
文/亦恬
“我们有天大的痛苦,都不要死。”
讲台上的女教授,突然无比认真地说了这一句。我们抬头看她,她的目光充满了坚毅、深情。气氛顿时严肃起来,她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
果然,她接着说:“我曾经两次想自杀。”此话一出,教室里发出一阵震惊的声音。怎么会?这是一位多么乐观、亲切的女教授,听她的课,你一定会被她温暖的笑容吸引,被她豁达和睿智所折服。“自杀”这个词,放在她身上,实在不适合。
“第一次想自杀,是因为婚姻被背叛。”她说得风轻云淡,“为了和他在一起,我不顾所有人的阻止,我为此作了多少努力,却没想到他最后真的如他们所说那样,让我绝望。”
我们不知道那是多么大的痛苦,我们在听她说时,只有万分庆幸,她毕竟是熬过去了——“我只身带着我女儿,一路南下。你们以为我愿意离开我的家乡吗,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城市,它养育我、栽培我,我在那里生活工作了十几年……”
那时,整个教室一片安静。虽然她说完时,仍带着一如既往的笑容,但我们知道,寥寥数语,怎说得尽她那些痛苦经历。
“第二次想自杀,是在2005年患癌时。”那是她好不容易熬过了一关,在教育事业上获得起色的时候,命运又给她当头一棒。
“我对医生说,请如实告诉我,我还能活多久。”她笑了笑,“医生总是用善意的谎言安慰病人,但我还是知道了,我只能活两年。”
“治疗,可我不想遭那个罪了。我想一死了之,不必添麻烦。”
“可是我又想,我死了我女儿怎么办?还有,我这辈子最热爱的教育事业,就这样放弃了么?于是,我接受化疗。两年的时间,我要把它当作二十年来活。”
她深情地看着我们,继而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同学们,你们看,陈教授今天站在这里,不是还活得好好的吗?”
我们的眼睛湿润了。顷刻间,雷鸣般的的掌声响起来,是为我们亲爱的老师,是为我们每个人那值得敬畏的生命!
“我们有天大的痛苦,都不要死。因为死是一件复杂的事,并不是你一个人解脱就行了。你死了,生你养你的父母,你让他们怎么办?陪你长大的兄弟姐妹,你让他们哪里去找寻你?你让他们有什么勇气面对生活?而且,人的生命本就短暂,你怎能随意放弃呢?”
是啊,那一刻,我们多么感激,我们的老师还好好的站在讲台上。在劫后余生的日子里,如她所说:她活得问心无愧。她把教育事业视作毕生热爱,她倾尽全力种得桃李满天下。那真是一个太有感染力的老师了,源于她对教育、对学生那种赤诚之心。
然而最重要的是,如果她当初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会有今天的此情此景吗?如果她当初真的离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境况,她亲人心中永恒的创伤,以及我们学校失去一位人才的遗憾。
活着,多么美好!只有活着,一切的可能才能成为可能,只要活着,一切的苦痛都终将过去。我常常下意识地告诉自己,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逝去了,就是永远地消失了,彻底地熄灭了。尽管那风依然在吹,依然日出日落、斗转星移,这世界一如既往地运行,但是消失的生命,永远不会重来了。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这短暂的几十年,不要轻易放弃,像我们老师说的:即使有天大的痛苦,都不要死。
在你毁灭自己生命的时候,有很多人,忍受百倍的痛苦,紧抓着生命,仍露出笑容迎接每一天的阳光。
微信里有一位素未谋面的文友,大概二十五六岁,阳光、开朗。不久前,却见他发了一条朋友圈,他说隐瞒了大家一件事,其实三年前他已患上了癌症。我看了,还觉得是开玩笑的,翻看他之前的日常动态,完全没有生病的痕迹,而且都是些开心的事情。再过一两个月,慢慢地发现,他真的病了。
那样帅气明朗的一位小伙子,竟一下子病得憔悴不堪。但他的朋友圈动态中,永远没有悲观的情绪,有的是对关心他的亲友的感恩,对触手可及到阳光的知足,对病房里绚丽鲜花的爱惜……
难道他没有痛苦吗?从他暴跌的体重中、不可离身的各种医疗器材里……我们看到的他的痛苦,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但他的言语从来都是那么平静,好像生怕别人担心他,也许是自我鼓励,他如此渴望活着,如此感激每一天的时光。
如果说是有生病情绪,那就是有一次他在朋友圈推荐了一首歌,是Lauren Daigel唱的《You Say》,他说那是他半年来第一次听了想流泪的一首歌。我把这首歌找来听,一打开,眼睛就湿了,为着他的一份坚强、他的一份渴望,既感动又悲伤。
然而,正如他所说:一宿虽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对啊,只要能活着,便值得高兴;只要活着,那些苦难才有可能被击碎。
活着,有多美好!感谢生命的恩赐,我已不能再说些什么,只知道,只要一息尚存,便要倍加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