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说电影《芳华》比较值得观影,我于是也在手机上购好票,走进电影院观看大家认为近期播出的电影《芳华》比较好看。
影片一开始的镜头就能够深深吸引着我的,呈现出上世纪70-80年代的社会风貌,单位文工团大门上方书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毛主席书法字体,两旁是一排排红旗飘扬,极具时代特色。一下能够把人们带到那个战斗火热的年代。
接着影片以一个文工团的成员身份自叙她曾经所在的这个部队文工团的故事。写了一帮年青人的工作生活。练功,住寝室。大多来自城市的干部家庭,也有的来自农村。这样就会产生一些人与人之间的一些隔膜,不理解的矛盾。影片在这样一个集体生活中,主要塑造了何小萍,刘峰两位青年人他们的毫无定数的一段命运故事来表现这样的思想内容的。
何小萍来自农村,穿着打扮比较土一点,借用军装拍照没有习惯说明,不喜欢沟通。而她的室友大多来自城市中的干部子女家庭,从小城市中长大,活泼,嘲笑、欺负,对何小萍不太友好,到部队又遇到人欺负她。影片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确实非常的刚强的,面对室友的不友好,粗暴的态度,她始终能够默默忍受,没有申辩。
同样,影片中塑造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刘峰在文工团中,大家知道他就是英雄,是做好事的活雷锋。在当时博爱思想的宣传下,只能是英雄的高大形象矗立在大家的心目中,英雄的情感世界却得不到正常的释放,战友的支持与关爱。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影片中写的部队文工团既是一个浪漫而有具有激情的工作地方,跳舞,吹奏乐器,朗诵诗歌……这帮情窦初开的年青人在男女伴舞的工作训练工作之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朦朦胧胧的爱情的萌芽,表达方式也是非常的朴素,写情书,帮忙做事。美丽大方的萧穗子为了让被车撞坏牙齿的陈灿安装上金座牙齿,保持牙齿能够用力继续吹奏乐器,愿意把自己心爱的金项链奉献出来为陈灿做牙床。刘峰喜爱上天然秀美的独唱演员林丁丁,每次为其拍照留影。拿出工资给她购买水果罐头。
善良对待会让有所缺少的人能够深深体会到善良的珍贵。影片中宣传这个内容的镜头时长短却给观众留下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同室友嫌弃来自农村的何小萍,战友也不愿与之伴舞,只有身体残疾的刘峰主动提出与之伴舞,陪伴她坚持练舞。当刘峰遇到不公正的惩罚下放到连队去离开文工团,只有何小萍深深了解刘峰遭遇文工团集体给他创下的不公正处罚在刘峰内心里的痛苦,她感同身受,她是唯一一个去送别刘峰离开文工团的战友了。
影片为了增加电影的收视率、看点,后半部分对于野战战斗激烈场面渲染也是成为主要的内容、主要的镜头了。再次强调了年青人的命运是与祖国的需要紧密相连的。在野战医院中体会与文工团不一样的军营生活。每天面对着遍体鳞伤、血肉模糊的伤员,甚至还要在枪林弹药中参加战斗,负伤。这些激烈的战斗场面也是年青人所经历的艰难生活,让人们对于部队军营的生活更全面的了解,体会青年人就是应该奉献国家社会的一代有志人。
觉得影片叙述内容中,根据故事情节穿插了《绒花》、《送战友》等优美歌曲,渲染环境气氛的,创造情境,写出了军营平凡生活中有欢乐,也有离别的情感氛围的。渲染了电影的美感。
影片《芳华》中的塑造的一群军装艳影,白鹤展翅般的青春形象。他们有活泼浪漫的文工团生活,也体验到了战争的血淋淋的勇敢与磨练。我的青春却与他们不一样,都是在高中大学校园里幸福度过的,没有如电影般那样经历过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生长在和平的环境下。记得最后几天冲刺高考的场景。一次历史老师在月白风清的夜晚,召集全部一百号学生在我们学校教室外的空地上,为我们做高考前的总结性提问复习,讲课。每次我都是能够第一个站起来回答对老师的问题,然后自己心里也是特别的自信,历史这门学科的复习觉得掌握的还是足以应付人生的第一次高考的,后来我也顺利地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成为一名人们教师。我爱人的青春是随着国有企业职工子女下放到山林农场,十几岁的年龄就开始离开父母,每天看守山林,独自走上社会,上班。也开始人生道路上奔波与战斗了。
《芳华》的青春是参军到部队。青春是亮丽的彩云,行走天涯。我们的青春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独自谋生,是汗水的挥洒青春,是知识的高山的辛勤攀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