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月十二,还是年,逢周日,一个家族的长辈——姑父和大家商量好之后,决定到孩子的姑妈(老公的姐姐)家去回拜年。姑子姐家在一个地市级的城市,离我们所在的地方约有90.2公里,开车大致一个多小时。
我们作为同辈还好,平时接触的多一点。虽然因为疫情有几年没去了,但平时电话联系多,孩子不是特别激动。但婆婆就不一样了,她是姑子姐的妈妈。 今年已经80多岁了,听说要去她女儿家,昨天一个晚上都没怎么休息。
今天早上很早就起床了,反复的换衣服,鞋子, 就连饭后要吃的药也在饭前提前吃了。 临出发前再次问她是否晕车?她说不晕。 要知道平时二三十里的路程,从老家到我家就说晕车,这次六倍的车程也不担心晕车了。
特别是到了大城市,容易堵车,更容易晕车。怕她老人家晕车,难受,去了,再吃不进饭,不是受罪吗?于是老公只好提前给她买好晕车贴,带上水果和糖果,就怕晕车没办法。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出发了。 10点出发,11点多到,还好路上还算一路畅通。加上我们提前做好了防范,婆婆没有晕车。六家亲戚两辆车,一辆商务车,一辆家用汽车,一前一后“浩浩荡荡”直奔姑子姐家。
先进家里喝茶,再去酒店吃饭。大大小小将近20个人,围了一大桌子。 事后一问价钱,光饭菜就花了1千多。还不用说酒钱和给孩子们的压岁钱。妥妥的3千元钱出去。
不是说不敢请吃饭,现在的酒店真得吃不起。就说今天这顿饭,我们回拜年,姑子姐家花了好多钱,我们开车,油费加高速过路费,也是几百。
这哪里是回拜年,简直就是烧钱。 不去吧也不对,毕竟是礼尚往来,姑子姐家初二已经到了我们这里,因为我们这几家都是他的娘亲。 去吧,大家带去匆匆,即使只是吃顿饭,也都是花钱。
好在姑子姐嫁的不是太远,如果出了省,甚至更远。那好几年不回来一次就成了常态,娘家人嫌远,不去看望也是常态。想想就会觉得很孤单。 这也许就是很多有女儿的家庭不让女儿远嫁的原因吧!
这次回拜年也是商量了之后才决定的,疫情是20年结束的。这几年没去也是觉得有点远,大家不想来回跑,更不想给姑子姐家添负担。 你想想那么老远的娘家人去了,姑子姐肯定觉得很亲切,除了热情款待,就是给侄儿,侄女,孙子,外孙子,拿一笔不少的压岁钱。
拿得少,姑子姐会觉得过意不去,拿多了,我们会认为不合适。谁挣钱都不容易, 就是因为一个回拜年的礼节在里面,往往让人左右为难。 同样作为女人,我很能理解姑子姐的做法。 都是自己至亲的人,多拿一点不会舍不得。
我嫁的近,离娘家也近,但娘家人来了我还是觉得很亲切。哪怕待客再累也觉得开心。 只要娘家人(堂哥)带的有孩子(超过12岁),压岁钱肯定是少不了。并且只要他们给我家孩子压岁钱,我会等他们来了双倍给。
如果我们回去堂哥他们不给我孩子(觉得过了12岁,就不该给)压岁钱,等他们孩子来了,我还是少不了给他们压岁钱。
对此,老公略有微言,但我还是我行我素,总觉得不给不是那么回事。这也许就是一种情节吧!正是因为回拜年这样的习俗,才让我们这些亲戚走得更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