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忠(1920~1942).原名武万贵,山西省孝义市阳泉曲镇碾头村人。

武万贵自幼聪慧、好学、帅气,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的父母淳朴、辛劳、善良,内秀,教子有方。他在家时,孝敬父母,勤劳勇敢。武万贵故居与马佩雄展览馆(孝义市首个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墙之隔,坐落在展馆东侧。
山西省孝义市是红色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被誉为“八路军第一师”的115师曾在碾头村驻扎、训练、战斗过。武万贵十几岁与地下党接触,较早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教育,深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年仅十六岁就在交口县郭家掌村(当时属于孝义县,区政府所在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举手宣誓为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奋斗终身。他们当时主要在孝义、交口和介休一带进行地下活动。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生比他晚十八年的弟弟武万年翻修东房时,在房顶隐秘处发现了用毛笔在麻纸上写有宣传共产党思想的好多张传单,并亲眼目睹了武万贵的手迹。

1937年,武万贵在孝义县阳泉曲乡禅房头村寺庙里被国民党抓壮丁当了兵,一开始在交口县回龙(原属于孝义县)一带,随后部队驻扎在了石楼县。由于他深知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心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
身有做地下工作的经验,又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不久就在国民党队伍里当了班长。1938年,有一地下共产党员被关押在石楼县,牢房恰好设在他所在的国民党部队。武万贵得知此消息后,积极主动,机智勇敢,私下做通了所辖士兵的思想工作,周密筹划,具体部署了这次营救地下党员的绝密行动。反复斟酌后,决定选择在他们班值班看管地下党员时夜间突围。时机一到,武万贵带领全班战友保护地下党员离开了国民党的魔窟。国民党发现地下党员失踪后,随即派兵追捕。武万贵既肩负营救地下党员的不辱使命,又要带领和自己一起起义的士兵冲出围堵,尽量灵活机动,与敌周旋,但在此次营救过程中还是有两名战友牺牲了年轻的宝贵的生命。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完成了营救任务。
冲出重围后,在地下党员的带领下,一行数人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武万贵这次不仅从国民党的严控下成功营救出了地下党员,带领到延安一班心向正义的每人手持一支步枪的战友,还带回一挺当时稀缺的非常珍贵的重机枪,为我党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王若飞部长代表共产党组织亲自接见了起义成功的武万贵等人,并当众公开给予嘉奖。
在延安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因他思想觉悟高,文化底蕴厚,工作能力强,能写会算,被派往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的晋绥边区总后勤部任会计(正连级)。为了确保此重任的万无一失,武万贵更名为武志忠。他始终对革命工作尽心尽力,鞠躬尽瘁。在此期间,与时任第五纵队大队长兼书记的华国锋同志多有交接。1942年,抗日战争已进行了五个年头。穷凶极恶的日本华北方面军在山西全境进行了“剿共”作战,企图彻底摧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在这次“反扫荡”战斗中,武志忠在交城、文水一带不幸遇难,终年22岁。他的尸骨就掩埋在了山西省文水县文峪河水库下面。

武万贵的父母得知爱子为国捐躯,悲痛万分,更加痛恨日本军的毫无人性。武万贵一心爱党,一生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奉献,直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此,共产党政府授予了“革命烈属”的光荣称号。

本文由武万贵的小弟武万年口述,武万年的子女整理成文。
2017年8月1日初稿
2020年9月20日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