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挖掘课堂人文底蕴,构建学生精神世界

挖掘课堂人文底蕴,构建学生精神世界

作者: 微尘_74be | 来源:发表于2020-03-28 21:39 被阅读0次


                          挖掘课堂人文底蕴,构建学生精神世界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案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第三小学  王艳芳

【案例背景】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举国上下共同抗疫。根据教育部下发通知“停课不停学”,我们顺应当前形式开展线上教学。因为本班孩子大多是外来务工子女,春节放假大多都回农村老家。没有课本,家长也不具备网络学习经验。所以我采用最便捷的微信语音、文字+PPT图片的课堂讲解方式,这样家长和孩子都便于操作,也利于因为有事请假课后回听,不至于落下课堂学习。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觉得讲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让孩子们结合当前形式,更能理解课文内涵,体会雷锋精神,发现雷锋的身影。所以,在课前我让孩子们搜集雷锋资料以及当前全民抗疫的资料。与此同时我精心制作课件,抓住孩子爱发现的心理,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进行线上教学,这样学生更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更能感同身受,体会到雷锋精神代代传承,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人人都在学雷锋,人人都可以做雷锋。

案例主题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二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关爱”,《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反映的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这是一首儿童诗,这首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全诗语言简洁,相似的结构,反复的句式读来朗朗上口。但是雷锋的名字虽然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是由于时代的相隔,孩子无法很快真正进入课文情境。如何让孩子动情?这是这节课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雷锋的名字虽然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社会环境很远,对雷锋也了解得少之甚少。如何让孩子入情入境学习?这是这节课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首先通过孩子们课前搜集雷锋资料和全民抗疫资料,课上教师相机指导,抓住重点反复诵读,交流对雷锋的了解。进而感染学生,学生们通过课上的学习,根据当前社会情况,发现身边的雷锋,学习雷锋精神,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案例描述

      课前十分钟微信群统计学生签到情况。针对没有按时签到的学生进行电话访问,提醒上课。上课开始,群内上传电子课文图片做好学习课文准备。点评学生作业,出示学生优秀作业。提醒学生发现优点,弥补自己不足,针对自己作业情况,指名学生群内发言。

      (设计意图:线上教学不比线下实际的课堂教学,课前十分钟主要是为上课做准备工作,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可以说是小小的口语交际场。尤其点评作业的环节,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发现,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线上教学更好地实施。)

片段一:走近雷锋,了解雷锋

师:小路、泉水以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一生中是以帮助别人为快乐中度过的----雷锋同志就是这样的人。下面我们先来一起读一遍课文,感受雷锋同志曾经到过哪些地方?(因为线上教学,无法齐读,让孩子们自己大声朗读一遍课文)

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熟练,下面我们谈一谈通过读课文,结合课前你搜集的资料你对雷锋叔叔又有了哪些认识。(学生自由说)

生1:雷锋叔叔是一个高尚的人,他值得我们学习。

生2:雷锋叔叔他帮助过很多人。就连小溪和小路都知道,他做过许多好事。

生3:雷锋叔叔是一个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人,不管路多么不好走,他都要抱着迷路的孩子;不管多么困难,他都要去帮助年迈的大娘......

师总结相机出示雷锋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让孩子们再次回到课文,抓住课文重点,理清课文结构,深刻领悟课文内容。)

片段二:再读课文,感知雷锋

师:下面请把你对雷锋叔叔的感情渗入到课文朗读中,用读将情感表现出来。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价。

师: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学生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师:请每组的三号同学给老师答一答,雷锋叔叔到底在哪里呢?

生1:雷锋叔叔在小溪边。

生2:雷锋叔叔在弯弯的小路上

生3:我觉得雷锋叔叔,哪里都在,因为课文儿中说了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师:好,你们说得很棒,通过读课文你发现了课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吗?

生1:1、2小节的结构和3、4小节的结构一样。

生2:他们是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哪些小节是一问一答的形式?

生2:1-4小节是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下面我们来走进课文,顺着雷锋的足迹找一找,看看发生了哪些故事?请每组四号读1、2小节,每组五号读3、4小节,每组六号读第5小节。请读1-4小节的同学一定要读出一问一答的语气。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点评,注意发现优点,委婉的指出不足。

学生朗读、批评,教师相机指导,总结。

师:通过朗读和学习,你对雷锋叔叔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指名说)能通过读表达出来吗?(边读边讨论)

生:雷锋叔叔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我很佩服他!(读1、2小节)

生:雷锋叔叔的无私奉献表现在生活的小事当中。(读3、4小节)

生:其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做雷锋。(读第5小节)

(设计意图:线上教学的课堂看不到学生的听课状况,但作为老师来说可以随时“查岗”。所以,让众多学生参与每个教学环节,提醒学生认真听课。我给全班分组,每个学生编号。有时按编号提问,有时直接点名提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方便快捷的“遥控”学生。在通过学生反复的朗读中,让孩子们掌握课文结构特点,加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为下边环节引出当代雷锋做铺垫。)

片段三:联系全民抗疫,寻找身边雷锋

师:你们说的真棒!孩子们今天我们的身边就有好多雷锋,让我们去找一找吧!谁来说一说?

生1:我觉得钟南山爷爷就是我们当代社会的雷锋,他八十多岁了,还冲在抗击病毒的最前面!

生2:我觉得医生就是雷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生3:我觉得解放军战士就是雷锋,疫情当前他们不怕牺牲,不怕辛苦,坚持在抗疫的最前线!

生4:我觉得好多医生护士都是雷锋。好多社区的服务人员也是雷锋,他们热心的帮助有困难的人,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生5:我觉得我的小姨是雷锋,因为她是一个医生,去武汉支援了。

......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管哪种职业都有品格高尚之人。他们默默无为,无私奉献,甚至于冒着生命危险冲在最前面,保护需要保护的人。(相机出示抗击疫情的图片)

师: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数不胜数。那你能不能仿照课文1-4小节,说一说我们身边的雷锋?(准备三分钟后交流分享)

生1:我在冷清的小区,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区的大门说:每天,他都站在这里,

          为我们健康防疫,整夜守候!

生2:我在忙碌的医院,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生病的武汉说:他一直在这里,

        不怕辛苦,不怕危险,抢救病人,挽救生命!

生3:沿着长长的公路,寻找雷锋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路旁的白杨说:他一直在这里,

        凛冽的寒风中,是他们刚强的身影!......

师:同学们,你们让我很感动,有的孩子说到最后,声音哽咽,我懂得,雷锋已经走进你们心里!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的任务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和感悟,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宏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给学生打下一个精神的底子。本环节结合当前社会的抗疫形式,让孩子们从课文中的雷锋跨越到看得见,摸得着的“雷锋”,真正体会到雷锋处处可见,雷锋就在我们身边,让雷锋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发芽。)

片段四:学习雷锋,成为雷锋

雷锋叔叔的精神永远在我们身边闪光,你我他都可以学雷锋,你我他都可以做雷锋。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怎样去学习雷锋精神呢?或者说,长大以后,我们怎样成为一个雷锋呢?谁来说一说。

生1:在家不出门,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帮助学习有困难的人。

生2:在家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生3: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名医生,像钟南山爷爷一样!

师:雷锋叔叔曾经说过: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生活中处处都有活雷锋,我们也都能成为雷锋,奉献爱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就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坚持下去,学习雷锋,成为雷峰……

(设计意图:语文人文性的内涵之一就是提供自由文本,关注生命个体,尊重个体差异。本环节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由彼及此,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相信雷锋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案例反思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娓娓地向我们述说着雷锋的故事,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在本课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们自主探究感悟,再结合身边的事例来理解雷锋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以此来攻破本课的难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并且还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一边上课一边出示图片,为孩子的理解和感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次基础上又采用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培养孩子的技巧和能力,让学生自己来感悟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让孩子们在读中有所感触,有所感想。

   突破教材,走近文中人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雷锋这个人物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对于现在我所面对的小孩子,却非常陌生。我课前让孩子们搜集有关资料,在第一课时孩子们对雷锋已经有了了解,这节课重点学习雷锋精神,结合当前疫情,学生更能深刻了解雷锋精神每个时代都不可或缺。孩子们感同身受,虽然当年的雷锋离我们很远,但今天的雷峰就在我们身边。课上表现积极踊跃,深刻理解了雷锋精神的内涵,并且知道人人都可以成为雷锋。这节课语文的“人文性”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我将继续坚持,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变得更有意义,更有实效。

不足和改进:

      线上教学不比实际课堂教学,手机那头的孩子学习状态不好监管到位。一直在尝试改进完善,比如,多组织组内学习,人数少,好操作,还可以群视频。但是长时间的手机学习,对孩子们的眼睛确实不好,希望有更好的方法既能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又能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期待疫情尽快过去,期待开学!

作者简介:

      王艳芳:陈亚飞名师工作室李红彦工作站成员,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第三小学教师。热爱教育,热爱生活,寓教于乐,注重实效,善于反思。曾多次被评为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被保定市聘为农村中小学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影子培训”指导教师。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以及全国论文评选中获奖并在多家期刊上发表,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比赛,2019年一师一优课获保定市二等奖,基本功大赛,及全区示范课中获一等奖。一直坚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相关文章

  • 挖掘课堂人文底蕴,构建学生精神世界

    挖掘课堂人文底蕴,构建学生精神世界 ...

  • 有效备课,高效课堂的起点

    有效备课,高效课堂的起点 岳文雅 优化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课堂的高...

  • 第48《中国艺术报》7月20日

    《灵岩山传:文化底蕴与人文传承》

  • 如何进行高品质的学习设计

    新课改要求课堂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主讲课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围绕学生”学”进行课堂的设计与构建...

  • 学习心得

    今天听了《换个角度看课堂》感触很深,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

  • 换个角度看课堂

    今天听了《换个角度看课堂》感触很深,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

  • 教学随笔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追求的目标,是学校、家长、社会的希望,高效课堂既减轻学生的...

  • 如何构建强大的精神世界?

    现代社会,我们整天把精神世界,精神世界挂在嘴边,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精神世界?如何才能构建强大的精神世界? 我想,...

  • 读君书,窥青春语文之冰山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近日,看君姐的《〈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实录》,感觉这是一节极耐咀嚼,有文化底蕴,有人文关怀的...

  • 潮汕人文底蕴猜想

    我从小在汕头生活,对潮汕的人文和生活都有一定的了解,不过也有一点特别的疑惑,汕头及所有潮汕人明明都是属于汉族,却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挖掘课堂人文底蕴,构建学生精神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bj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