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对余秋雨我已经说得太多,仿佛让所有人都知道我是他的铁粉,再说下去,我都有点不好意思。
但是,忍不住,在这个雨夜,还想说几句。
对秋雨老师,其实作品读得并不多,其人也不是特别了解。但没办法,他的文字就是有一种魅力,让你读过就无法释手。正如,有些人在人群中只是远望了一眼,便留在了记忆深处。
作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学者”秋雨老师,国内国外读着无数,追捧者更是无穷,我只是亿万喜爱他的读者中微小的一员。我常常躲在角落里远远凝望,默默祝福,希望他在有生之年,能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享受晚年,创造更多有生命力的作品。
秋雨老师的《雨夜短文》很适合在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安安静静的夜晚去读。排去白日的忙碌,摆脱生活的烦忧,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留给自己一段时光,划过作者的点点心痕。
读这本书,一点儿都不疲惫,即便你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一无所有。他总是在用浅显平实的语言向你耐心讲述,不经意间你就会露出豁然开朗的微笑。
长文易写,短文不易。突然想起大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话,“我今天没有时间写一篇短文,就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由此可见,短文真正凝结的是精华。这本书将作者写的很多篇散文集合在了一起,特别适合喜欢他的读者在繁忙的间隙里随意选读。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它并不是“鸡汤”式的说教,也不是“愤青”式的感慨,更不是“小我”的呢喃,每一篇选文都应该是一个文化大课题,笔调虽然轻松,分量却很沉重,回味更是无穷。无论你有没有思想,无论你脑海多么空洞,读完一篇总是在呷一口茶的空隙,让你有所思考。这便是意义。
图片源自网络
无论是秋雨老师在漫漫人生长途中的感悟,还是在提领中华千年文脉,所有的短文,与当下传统的观念和流行的思潮都有很大的不同,处处皆是思考,步步都有惊喜。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我很喜欢题目中的“雨夜”两字。一来,我喜欢下雨的夜晚,尤其是乡村的雨夜,静谧而有诗意,遥远又很深情;二来,雨夜读书,不能静心,思绪常常与点点雨声相和,枯燥冗长琐细的文章是不合时宜的。“春深多夜雨,倦卧得饱听”,毕竟,雨夜不能辜负。
写到这里,自己都笑了。原本只是想写写我读一篇篇小文的感受,对秋雨老师的热爱,对夜雨的欢喜,不想竟有推介此书之嫌。呵呵,那就权当如此吧。倘若有人读罢此文,去翻阅这本书,感受夜雨,在万籁俱寂的雨声中微笑和觉醒,那也是美事。
当然,于我而言,荣幸之至。
尘埃 3月23雨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