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56up》,出身对于成功的意义何在?

《56up》,出身对于成功的意义何在?

作者: DCGG | 来源:发表于2016-06-13 16:54 被阅读0次

“1964年,格拉纳达电视公司,拍摄报道了一群七岁儿童。他们来自英国各地不同的社会阶层,将近五十年来,我们透过一个极具开创性的独特系列影片,每个七年追踪报道这些人的生命故事。现在,他们56岁了。”

这是《56up》开头的一段陈述。《56up》是英国一部耗时巨长的纪录片,网上有无数网友发过评论,点评过其中的主角,或理性,或感性。在看了无数评价后,我终于也把这部纪录片看完了。并不觉得这部片子旨在像人们表达什么。只是在你面前摆了一碗汤,至于是鸡汤还是毒药,就因人而异了。

纵观整部影片,不看当下,而是看主角们的整个人生轨迹,你会发现,出身较好的孩子,人生总不会有太多变数;而出身较差的孩子,人生总是要多次转变。这就真的是“寒门难出贵子”吗?别急着下定论,耐心看完整个片子,或许你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主角有四个,Sue,Paul,Neil和Nick

Sue,出生于伦敦东区,出身平凡,没有读过大学,28岁时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最后在42岁找到了真正的人生伴侣,也从42岁之后,Sue的生活似乎有了转变,家庭幸福,没读过大学的她甚至可以站在大学里给大学生讲课,并且去做一些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

在Sue的人生中,家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Sue的家庭,不是经济上的富裕,而是精神上的富足。她坦言,在自己单身母亲阶段,最大的协助来自父母。也有不少人评论,片子中女性的幸福生活大多归结于幸福的婚姻。我并不这么认为。Sue的第二次婚姻可以说是幸福的,但是真正支持她一路坚持的最大原因,是她坚强开朗的性格,每七年一次的采访,Sue始终都那么乐观,循着自己的喜好去生活,对自己的境遇也没有过多抱怨。出生于完整家庭的她,虽然给了自己的孩子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但是我们却在片子中看到了她坚强乐观的儿女。Sue的性格,儿女的性格,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中,都能重新站起来。千百万个优越的外在条件,帮不了一颗腐烂的内心;同样的,无数恶劣的生活境遇,打不倒一个始终坚强的人格。我始终相信这个道理。Sue在56岁接受采访时,面对节目组“是否希望曾有机会读大学”的疑问,她的回答是:“不会,其实所有的事情都一样,为什么非得往回看?说要是能这样就好了。至少我现在有好的职业,可以买房子......我退休后可能钱不太多,不能到世界各地旅游,但只要我能把家里弄得舒服,大家都能温饱,那我就很满足了”。

Paul,生活在贫民窟,成长于伦敦的儿童之家,7岁孩子面对镜头是多是阳光灿烂的,Paul那愁容满面的脸让我印象深刻。儿童之家的记忆,父母的离异,让他对人生充满了怀疑,循着这个轨迹一直走的话,或许他就黯然终老了。直到28岁收获一份完美的爱情,Paul的性格才有所转变,不能否认,童年的经历给他烙印太深,之前的采访,他似乎对一切都无所谓,对一切都存在质疑。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非定论,如果你能够遇见某个契机,那不管处于什么年纪,你都能够再次重生。而Paul的契机,就是爱情和家庭。节目组似乎对Paul的家庭描述得格外详细,我在他的故事中看大了两代人的成长。妻子因为童年在祖母那里收获了良好的性格教育,而Paul因为自己的童年遭遇深谙家庭的重要性,Paul那一代的性格是组建家庭之后慢慢形成的,而子女那一代的性格则是由父母从小培养的。所以贫富的恶循环并不是难以打破,父辈的一些不好的因素,随着后代的努力,是可以一点一点转变的。

Sue和Paul人生完满无关贫富,精神的富足远胜于家庭的富裕,有人说Paul受阶级限制,老年只能在养老院帮工,可是我怎么看完Paul的故事之后,觉得他的这份工作很幸福呢,不知你们看完会不会和我有一样的感受。

当然,片子中的人生也不全是美好的。无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研究都表明:那些成长与高风险环境中的孩子——或贫穷,或父母离异,或换精神疾病等,都会给孩子未来埋下定时炸弹。节目中有跳出这一定论的,也有不幸中招的。

他就是所有失意人生中,让我最感落寞的Neil。

Neil成长于利物浦郊区,7岁的他,一脸灿烂的童真,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想象。

童年梦想进入牛津但未能如愿,最后就读于亚伯丁大学,后因精神问题辍学。此后21岁到35岁期间,Neil一直都很落魄,干过工地活,当过流浪汉,居无定所。

35岁时节目组曾问Neil:7年后你想做什么?他的回答是:有很多事情我都会想做,问题是我比较可能做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可怕,我想最可能的答案是我可能流浪在伦敦街道上。

42岁是Neil确实移居伦敦,但此时他已是海克尼区议会自由民主党成员,随后又兼任教堂教父。很多人会觉得他的后半段不错,至少还是个公务员,可是就生活状况来说,Neil依旧很落魄,依旧拿着救济金。

看完Neil的故事,起初会觉得很奇怪,因为你不能说他没有努力,但是到头来却一点没有改变。细看之下,你会发现Neil的人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生活确实贫困,甚至因为精神问题无法保持一段长久的婚姻,不敢要孩子,可是尼尔的人生漂浮,不仅仅是因为客观的条件。从14岁的采访,直到56岁,Neil由信教,到不相信上帝,而后却又做了教父;先是工地工作,然后是按照之前希望的从事政治工作;喜欢写作并坚持,但是并没有成功。他的人生看似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他却没有真正的为这个目标去奋斗过,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我的优点就是能撑下去,缺点就是无法采取任何正面行动”,而对于自己长期从事的议员工作,他评价是“我非常喜欢现在在坎布里亚的工作,在地方上担任民意代表,但从某个角度而言,我做这份工作是因为没有找到别的谋生方式。我很喜欢这个职业,但过去一直没法成功找到薪水好的工作。”他总想做点什么,总想改变什么,但都不能如愿,很多人说这是出身原因,阶级原因,但是我认为更多的是自身原因。大学时的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做错了事,不要找客观理由,因为客观理由永远能找到 。家庭出身一直都是争论的话题,这个理由也很百搭:我考不上好大学,因为家里穷啊;我考不上公务员,因为家里穷啊 ;我找不到好工作,因为家里穷啊;我嫁不到好老公/娶不到好老婆,因为家里穷啊.........当你把所有的失败都归结于“因为家里穷”的时候,你就真的注定一辈子贫穷了。贫穷确实会让人绝望,但是并不是无法翻身的。

Nick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Nick出身农人家庭,七岁采访时说自己以后希望研究月亮,而后上了寄宿学校,声称对化学之类的感兴趣,但是不想在小地方接受教育(此时的Nick已经表现出了抱负)。21岁到牛津读物理,在这个精英聚集地,他得到了同学们“你的口音不会让我联想到高智商”的评价(这似乎对他冲击挺大)。

28岁移民美国,在威斯康辛大学做核融方面的研究,随后成为大学电机学教授,是一位实打实的科学家。他是片子里唯一一个由底层阶级晋级精英阶级的人。有人评价说如果Neil能够完整读完大学,或许也能像Nick一样。可是,就算不是因为精神问题过早辍学,Neil也会被将来的其他困难打败,因为相比Nick,Neil更容易向生活屈服。56岁接受采访时,同样身为主角的童年玩伴Suzy评价自己的工作时说“如果你没有别的选择,不得不出去赚钱糊口,那么你强迫自己这么做的几率就可能大些”,而Nick对此的回答是“在我的世界里,最好搞清楚”,即使是为了糊口,他也会做出与自己目标接近的选择,他一直在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改变,包括走出家乡,甚至移民美国,改变研究方向,他的人生很理智,也很精彩。

如果你明确你最终想要走向的目的地,那你的人生就会是一条直线,所有的挫折苦难,都只不过是小插曲而已;但是如果你自己都不明确你将走向何方,那任何一次打击,都会让您的人生完全错乱。

除了这几个人,片子里也有一些精英出身的孩子,这些孩子的人生没有给我太大的印象,因为太顺利了。但也不排除节目效果的可能,就像里面一个叫Jhon的人所说的“就这个节目关于我的部分而言,我认为太偏颇了,仿佛我有什么与生俱来的强大特权,其实观众们没看到我9岁时,父亲就死了,母亲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必须出去工作来支付学费,后来我读牛津靠的是奖学金”。

这就好比我们平时评判别人的成功,当一个出身良好的人成功时,我们总是聚焦于他的出身而忽略他的苦难和自身的拼搏;而当一个出身贫寒的人失败时,我们却放大他的苦难而忽略他自身的主观原因。

片子里的所有人,绝大多数是精英的依旧精英,务农的依旧务农,父辈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子女依旧如是。贫富之差在于思想与行为方式,而思想和行为方式又受限于生长环境,而生长环境又由贫富决定.......这让我想起几天前看的一部电影《TheTall Man》中女主最后说的一段话:

我们受限太多,但是每个孩子的眼睛里都充满了潜力和希望,我们应该拥抱并助长那种潜力,但我们没有,我们不断重复着相同的错误,我们不断让孩子长大、学坏、迷失,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我们必须打破这种循环......每当我质问那些政府官员,为什么这个体系让穷人更穷,富人更富,孩子深受其害时,他们说:“你不能改变,因为这是既定的程序”,所以,这种循环不断重复不断重复不断重复。

女主的话或许有一定道理,无数人看完《56up》之后感叹:富人奋斗于精神层面,穷人奋斗于温饱层面。就像前不久看的一篇文章所说的:我穷尽一生,却只来到别人的起点。这么说或许有些绝望,我在《56up》中没有喝到太多鸡汤,当然也没有深陷绝望。人生落差大的时候,平静接受,活着才是最重要的。那些所谓底层阶级老年儿女成群,深受生活所累,你怎么能断定他们就不幸福呢?而那些身处精英阶级,生活优越的人,也一定没有烦恼吗?片子毕竟只是片面,我们所能看到的别人的生活也只是片面。

如果你出身普通,那么请别用精英阶层的成功模式作为自己的人生蓝本,每一个人成功的尺度,标准是不同的,所以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成功和失败是武断的,幸福不具有可比性,所以不要用你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生活,甲之甘露,乙之砒霜。

希望大家有时间能够耐心看完这部片子,看看你收获的是鸡汤,还是砒霜,是对未来更有信心,还是更加绝望。至少我还是充满信心哒~

相关文章

  • 《56up》,出身对于成功的意义何在?

    “1964年,格拉纳达电视公司,拍摄报道了一群七岁儿童。他们来自英国各地不同的社会阶层,将近五十年来,我们透过一个...

  • 焦点日记 第九天 20180625

    人生的意义何在? 时间的意义何在? 思考的意义何在? 情绪的意义何在? 学习的意义何在? 努力的意义何在? 家的意...

  • 对于我而言,读书的意义何在?

    今天早上,我正坐在座位一心一意地做自己的事情,突然一个声音吸引住了我,我听到内容后就想笑他们无知,因为他们所讨论的...

  • 提升专注力的计划

    卡片/共读会 尝试把任一副扑克牌记住的意义何在?对于我个人而言,可能是一次对于自己专注能力的训练,如果能成功,那将...

  • 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

    如果说成功的基石是什么? 那就是对目标的管理。 对于目标管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它的意义何在?为什么我们要进行目...

  • 荐书|《管理十诫》:当明白什么是失败,成功就近了~

    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杰克·韦尔奇联袂推荐, 《管理十诫》到底魅力何在? 对于成功,每个人都在追逐, 对于成功...

  • 2021-03-26 分享 - 草稿

    三级修学对于大众学佛的意义何在?三级修学所倡导的修学方式,和一般学佛的方式有哪些不同?意义何在?修学态度做到真诚、...

  • 德国战车的失落,对于人生的意义何在?

    “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历代帝王,都是马上争天下,马下治天下。战神项羽打仗无敌,但是识人不鸣。 德意志战车,靠的是...

  • 20小时突击战-Day4

    一.今日思路梳理 2017第一个期待梳理-----瘦身成功 1、首先我问自己瘦身成功对自己的意义何在 ️瘦了之后不...

  • 从寒门状元之死说起:读与写的乱中求生

    对于咪蒙《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一点思考。对于如何在这眼花缭乱的信息世界求得生存。 不久前出了“寒门状元之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6up》,出身对于成功的意义何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my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