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推土机碾过夯土院:我们的文化记忆还剩多少?

当推土机碾过夯土院:我们的文化记忆还剩多少?

作者: 湘西超风行者 | 来源:发表于2025-04-30 10:23 被阅读0次

那些有民族特色的作坊、工具、用具,不只是东西,还是文化的代表。作坊器具,有先辈们智慧与技艺。传统工具,见证了民族发展。日常用具,有独特生活方式与文化。可是,好可惜啊,这些有民族文化的东西现在慢慢从人们生活中消失了,只能在回忆里找了。
祖先造的木构飞檐和夯土院落,在推土机声音下变成了碎石头。全球化资本下,"文化一样"正用效率借口破坏地方文化的不同。当玻璃幕墙遮蔽本土建筑,我们失去不仅是空间,更是民族在时间长河中的生存故事。非遗名录和旧保护方式救不了传统断裂。要救活传统技艺,得把它们放进现代空间,用数字建模和新材料来重造文化,才能让土地记忆在现代重生。
城市化进程很快,带来大量建设改造,像把剑有两面。推动现代化,民族文化遭了很大冲击。许多民族特色的建筑和街区被拆或变得不同,没了以前的样子和味道。古朴庙宇、精美楼阁和静胡同,是民族文化宝贝,记录着历史。城市高楼越建越多,它们慢慢被水泥楼群包围,没以前的魅力了。
同样,传统手工艺传承也遇难题。白发老匠人还在织着云锦,雕着木构,但年轻学徒越来越少了。曾经热闹的非遗作坊,现在电商影响下变得冷清,老字号的订单更是少得可怜,只有以前的十分一到三分一。更令人担心的是,机器做的仿古品价格低,很快占了市场。匠人的錾刻、草木染等技艺,正慢慢被激光雕刻和化学印染代替。手艺人的温暖被机器取代,传世技艺成了博物馆展品。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手艺,还有民族的文化血脉。
这种民族文化消失,不仅是物质上的大损失,还是精神伤得很深。民族文化就是民族的灵魂,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民族特色元素消失,民族记忆模糊了,精神家园也荒芜了。
例如,鄂温克驯鹿文化没落,桦树皮帐篷技艺就没了,还让人和自然关系断了。年轻一代不懂萨满祭祀星辰的意思,族群就失去了和先祖沟通的方式。滇南梯田文明的断裂真吓人,哈尼族人现在都用电子日历了,以前靠云霞观测术种田,现在这些都放博物馆了。更担忧的是文化断裂造成的思想歪曲:羌族的碉楼变网红民宿,居然用钢筋替代了黄泥层;苗族银饰工厂化,蝴蝶妈妈传说里的哲学没人懂了。这种文化失忆症造就大批没历史感的"空心人",他们不能从传统得滋养,也难在现代找归属。

相关文章

  • 重温故里

    当提起笔时,千种心情涌上心头。那个曾经充满记忆的土块房农家院的平房里在轰隆隆的推土机下,夷为平地...

  • 古代人的住和行——《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笔记四

    建筑 上古中华文明的中心在黄河流域,常用的建筑材料是夯土。仰韶文化中已经出现夯土,陶寺文化中的观象台便是通过夯土柱...

  • 当新的路碾过我们

    每当孑然一人走在故乡的旧巷中,我总会想起墙檐上芬芳飘逸着的丁香。 我渴望再次让这安宁的香味沁入心肺,我去寻找...

  • 我们还剩下多少

    朋友问我为什么选了这么一张极其不符合我气质的图片作为头像 我说我喜欢她的那个笑容 我不知道她是否明白 只是 余生只...

  • 我们的勇气还剩多少

    在外漂泊的越久做事就越稳重而同时也越缺乏勇气,年少的无知冲动早已消失殆尽,不知什么时候起就越愿意做事之前思...

  • 消逝的炊烟

    当轰隆隆的推土机碾过,一个村庄瞬间成了碎末,那些绿色的树扑倒在地上,在风的吹拂下悄无声息的闭上了眼睛,不再看这个瞬...

  • 倘使空白碾过记忆

    文/书上枕头 *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转眼的瞬间,幸福已从指间悄悄滑走。 从上海美术学院回来第一次见到风止偈是在机...

  • 你儿时的记忆还剩下多少?

    随着我们渐渐地长大,儿时的记忆也在一点点地褪色。今天早上起来跑步时,遇到了一对可爱的小朋友,他们一起有说有笑地...

  • 逝去的青春还剩多少记忆

    那年,我17岁。 短发,青春正好。 那个时候,比较普及的是传呼机。 七夕前夕,我给他留言,我明天在学校对面的公园门...

  • 嘀嗒……嘀嗒……

    嘀嗒……嘀嗒…… 时间在不停地将我们催促 你还剩下多少的时间享受情爱 还剩下多少的时间与爱人相拥 你还剩下多少的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推土机碾过夯土院:我们的文化记忆还剩多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qqi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