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清明节前
文/左月
春意真的很浓了,不仅垂柳摇黄,馒头柳头顶发青,侧柏丛中,连翘又绽放出耀眼的金黄。老校长写了一首七绝一一
清明思
一夜春风染大千,繁花秀草又荣鲜。
镜中岁岁增白发,人老何能再少年。
这是一位刚刚跨进八十岁门槛老人的感慨。与苏子瞻“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豪迈相比,这是一种诚实的态度。我比老人家小十七岁,也有同样的感受。从退休开始,人生就是余生了。我像蘸芝麻盐一样度过这剩余的宝贵日子。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9岁多一点。而从遗传角度看,岳父寿命远超自己的父母;奶奶83岁去世,爷爷活到92岁,大姑现在91岁,身心状态还不错;保守估计,爸和他的儿孙也应该高寿;姥姥74岁去世,姥爷77岁去世,而娘现在84岁,还和老爸自己生活,不麻烦儿女,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娘也会高寿。
城居15年了,当年邻居家几岁的娃娃,已长成20岁的大小伙子,同一小区一些乡镇干部、旗县法官、中小学教师,有的年近70,有的已70出头。
参加过辽沈战役、衡宝战役的老兵盖守信,已经96岁,还在大阳台上走圈儿,去年看见他,他还张着只有三颗牙的“木牙大口”说:“95,该入土!”言语中充满着自豪与豁达。其实,这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兵,最知足,幸福感最强,最不怕死。
老兵确实老了,我们还住一栋楼,不同单元,每次我们见面,都远远地互相挥手致意。
岁数大了,对什么都看淡了,只是还喜欢读书,只是能够静心读书的时间太少了。
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书,遇见更好的未来。
清明,不仅是节气,是节日,还应该是一种心境,平静,澄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