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47740903
。。内容简介。。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渴望飞行?
1000年来的科学家和冒险者都做过哪些飞行的尝试?
飞机和火箭的历史上有哪些里程碑式的技术突破?
莱特兄弟之前的几百年,飞机设计者为什么全都想错了?
飞机上天必需的三大条件是什么?扑翼、滑翔机和飞机的区别是?
热气球竟被作为战争利器?飞艇为 何没有变成主流交通工具?
初代军用机的灵感为何来自鸽子和葫芦种子?
早期战斗机飞行员怎样看清方向,甚至要边飞边降落亲自问路?
最早的转缸发动机为什么装在自行车上?发动机百年来经历了哪几次关键革新?
为什么“协和空难”事故的根源不是超音速本身?“黑科技”亚轨道轰炸机是否能实现?
为什么导弹和火箭其实是一种东西?
。。作者简介 。。
卢西
本名张博深,现居德国,知乎航空航天类荣誉答主,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航空航天系动力专业硕士,曾在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动力实验室(ADSL)访学。毕业后在德国某飞机制造商担任发动机工程师,参与过保时捷勒芒赛车 919 开发项目,在《航空知识》等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从 2018 年起,卢西在知乎航天版块创作回答上百篇,总阅读量近3000万,粉丝近80万,获颁“知乎荣誉回答者”称号,2020 年开始在B站、西瓜视频等平台制作多期科普节目。
。。短评。。
#
人类真正飞上天空,也不过一百多年。一百年前,飞机驾驶员还得沿着铁道低空飞行,看火车站站牌以确定自己的位置;而此刻,人类即将再次登月,进而向火星进发。「值此苦旅,以抵群星。」
#
对外行如我感觉挺友好,知道了不少航空和宇航的历史知识。有不少干货,就是那种解释动力原理、燃料效率、物理特性之类,好些我看不懂就跳过去了。作者的后记比较感人。
#
旅行者号带有的唱片“地球之声”章节中,还包含了一段以莫尔斯电码记录的拉丁语:ad astra per aspera,意为“值此苦旅,以抵群星”。 人们总是在昂首和低头间迷失自己,离开地球表面像是一个华丽而浩大的梦,前半部总是让我想到宫崎骏和他的飞行梦想,总是热血向上,满怀激情。起风了,生活还是要继续,仰望星空罢,还是要在地球上大步向前。 作者作为科普工作者,知乎答主,全书也难免沾染了知乎体的风格。对于硬科普,它太薄太软;对于偏向人文情怀的纪实类文学又更是不像,而且内容文笔远远不够。实在可惜,但也聊甚于无。
#
虽然隐约觉得缺一根主线,但讲的还是比较清楚。视角有些偏专业偏原理,很多传承感史诗感也写到了却还是缺一些力道。题材很好,成书效果也不错。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