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蒙尘50年后回归大众视野的《斯通纳》
通常,一本在当时不畅销,却被后人发掘的艺术珍宝,情节并不复杂,人物并不繁多,沿着主人公的一生,故事循序渐进,没有惊人的事件和魔幻的世界观,但却这么这么难懂。。。是很难得到青睐的。
因为读完以后有种虚无的感觉。就好像烈日下排了三个小时的队去看的毛泽东纪念馆,最后想的不是值与不值,而是,是真是幻?我真这么干了?
甚至这本书最后主人公的死亡都是那么的平静,不是轰轰烈烈的为国捐躯,不是满怀遗憾的意外事故,不是想从头再来的含冤而死,而是像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一样,感觉不到逝去的力量,一切的发生都是那么平淡而自然。。。
但,最后还是喜欢上了这种书,有一种可能,就是当它不再是一个故事,而成为了一种陪伴。这就好像,一开始是看某个故事里的七十二家房客,后来,只是想看七十二家房客之间的联结,经历的种种矛盾,不需要件件精彩。
然而,在我还处于蠢蠢欲动的年纪的时候把它读完,还是有点草率的,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书评说“第一眼故事,第二眼经典,第三眼生活,第四眼自己”,如果未来能看到第四眼,那。。。真的是很棒了。
尼采“我的时代尚未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