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中秋节期间,著名演员吴秀波传出绯闻,一时吸引了无数吃瓜群众。几条疑似女演员陈昱霖的朋友圈截图在网络上流传开来。截图的内容表明陈昱霖被吴秀波用“佛经”洗脑,与其维持了七年的情侣关系,每天谨小慎微的像保姆一样照顾吴秀波,甚至为他放弃了工作。众所周知,吴秀波是有夫之妇,但他还与另外两位女演员存在拎不清的关系,实在是让粉丝们大吃一惊。在和吴秀波交往的七年里,陈昱霖为维护自己与吴秀波之间的感情,不惜去牺牲自己的梦想和亲情,为了维护吴秀波的名誉,她委曲求全、忍受着来自他人的骚扰,最终害了抑郁症和焦虑症。被po在网上的一段段文字,无一不流露出陈昱霖内心的无助与绝望,而之所以变成这样的原因不是因为经历了什么天灾人祸、生离死别。仅仅是因为一个男人,一个她深爱过却不在爱她的男人。

当我们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文字时,是不是心里会感到一些不值。虽然从一定角度上来说,陈昱霖也是第三者,但她也是受害者。从第三者变成了受害者,我们不免为这样的女人感到悲哀。

一个人可以用七年的时光来换取另一个人的真心,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另一个人的背叛。这不是小说,也不是为了增加流量而刻意伪造的绯闻事件。这可以说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明星之间,甚至你我的周围,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我们该怎样去评价受害者呢?可能有人会说她活该,爱慕虚荣、破坏别人的家庭。还有人会帮她说话,给吴秀波扣上“渣男”的帽子。可是我想说的是,为什么陈昱霖不去靠自己的努力,而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而且一直为他忍辱负重呢?
可能在吃瓜群众的大部队里,有人会说这个女人真傻。可是有没有人想过,在今天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里,有多少个女人是独自一人便活不下去的。下面我要讲述的是另外一个故事,一个与明星这个层次无关,却和我们女人有关的故事。
在我小时候,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很穷,女儿还很多。家里的大人供不起她们上学,便早早的为她们找了人家出嫁。然而在我们那个偏僻的小村庄,那时候也时兴“自由恋爱。”我从小与这家的小女儿相识,她大不了我几岁,却比我成熟很多。她早早的辍了学,和一村子里的一些男孩鬼混在一起,性格也不像她的那些姐姐们温顺,很叛逆。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她的父母为了两万块的彩礼,为她找好了人家,然而她哭喊着拒绝,甚至以死相逼。那时的她看上了我们村子的一个比她还穷的小伙子,那个小伙子我也见过,一米八几的个子,一头黄发,愣是把破旧的衣服穿出了时髦的感觉,那个时候还不流行手机,流行mp3,那个小伙子是我见过的第一个拿mp3的人。当时我很好奇,为什么那么穷的人还会听mp3,但当小伙子他家的房子塌了一面墙的时候,他送给小女儿一个mp4当定情信物。
后来我去了县城上高中,渐渐地遗忘了这对情侣,只是听说他们结婚了,虽然两户人家都穷的揭不开锅,但婚礼还是办的很风光。那个年代不像今天流行嫁给爱情,然而他们是真真正正的嫁给爱情了。那个年代也不存在一个词叫“裸婚”,但这对情侣的确是“赤裸裸”的嫁给爱情了。一时的风光之后便是数不清的债务,更何况这样贫寒家庭的两个人。我没听说过他们从事过什么工作,也不知道在激情过后的他们要拿什么继续生存下去,后来的我学业紧迫,这对夫妇渐渐淡出了我的记忆。
高考之后回到家乡过暑假,听说那小女儿得了精神病,被送到医院治疗好多次了,可精神还是不正常。又有人说是抑郁症,总想着自杀,没事就拿绳子在脖子上比量。我在家待了屈指可数的几天,听到了有关于她的故事若干个版本。邻居王奶奶说她结婚以后,男人不出去找活干,每天只是躺在床上听mp3。所有的家务活全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还总是遭到公婆的挑礼,开始她受到欺负还会顶撞几句,那时候她男人便会一个耳光打上去。到后来她连顶撞也不会了公婆便开始肆无忌惮的欺负她。“那孩子也就比你大个一两岁,你没看她那后脊梁,不是青一块就是紫一块的,真让人心疼。”我听过王奶奶的叙述,还以为这老太太记忆混乱,把小女儿的经历弄错了年代,可是我又没法去不信,毕竟这一切是那么的说的通。
后来我又在卖豆腐的李大爷那听到了另一个版本,说是小女儿结婚以后,不会过日子。花钱大手大脚,花光了男方的积蓄,又开始朝自己的父母要钱,花光了父母的积蓄又开始打自己姐姐的彩礼的主意,公婆知道了之后便训斥了几句。谁知道这小女儿听不了不入耳的话,公婆一说她,她便朝自己的老公撒气,最后男方过不去面子,便打了她一顿,下手可能重了点,此后这小女儿便开始疯疯癫癫的了。“这女子也是自己作的,你比她小不了几岁,以后结婚之后可别像她那样。死懒婆娘,平时我看她买我豆腐就知道这女子不会过日子,你说那买豆腐……”我没有继续听李大爷的叙述,觉得这个版本相比王奶奶的那个多了些残忍。我们那个小村庄里,“会过日子”是评价女孩的最基本的原则,不会过日子的女孩简直该遭雷劈,可见“不会过日子”的小女儿的处境了。
我回到家对父母讲述了这件事和我听到的这两个不同的版本,我当时问父母,为什么小女儿受到了那么多的欺负却不肯和那男人离婚,我那身为朴实农民的父母嘿嘿一笑,“孩子你还太小,她不像你上过学,啥啥不会,她那样的女子离了婚谁会去要她,你就好好学习,以后好找个城里人结婚。”“可是她可以去打工,她可以出力气,要是她在县城找了一份出力气的活,根本不会被饿死。”我听了父母的话反驳道。“孩子你真是不懂事,女孩子自己出去打拼还像话吗?她自己男人没本事那是她的命,她自己不认命还净想些歪门邪道,这种人活该发疯。你从学来这些乱七八糟的,我供你上学就是让你想这些没用的东西啊!”
我当时很想反驳父母,但一想到他们已经让我读了那么多年的书,简直不要太感激。虽然在他们的心里也不清楚读书究竟有什么用,但还是抱着一种“书读的好,就嫁得好”的心态,很舍得花钱让我去读,所以我才避免了早早嫁人的命运。真是应该磕几个响头,感谢老天的偏爱。
大学开始之前,我一次在村里的小卖部买东西,偶遇了小女儿。那时候是夏季,可她却穿了一身破破烂烂的棉袄,棉袄袖子上的污渍让我联想到冬天流的鼻涕。我忍着一触即发的恶心,向她打了声招呼。她冲我笑了笑,那笑容并没有任何的疯癫的痕迹,完完全全的像一个正常人。这时候小卖部的张大娘对我使了个眼色,便把小女儿轰了出去。事后还对我说“你这孩子,怎么能和疯子打招呼呢!当心自己变得和她一样疯。”我什么也没说,默默走出了小卖部的门口,目送着小女儿肮脏的棉袄渐渐淡出我的视线。“她真的是疯子吗?一个人真的那么容易就发疯吗?”关于小女儿发疯这件事,我始终心存疑问。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再次回到了那个小村子里。关于小女儿的事,却不再有人去提。我找到邻居王奶奶,那时的王奶奶眼睛已经看不见了,正盘腿坐在炕上抽烟。我向她提起小女儿,她在空气中摸索了几下,好像要找什么东西的样子,最终缓慢的卷起一只旱烟,衔进嘴里,然后对着我的脸呼出了第一口白气,这时才慢慢悠悠的对我说,“她呀!早就死了,掉水泡子里淹死了。”我被王奶奶自家种的旱烟叶呛出了眼泪,听了这话甚至没有感觉到有多惊讶,好像我早就知道一样,我离开烟雾缭绕的王奶奶的家,甚至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
死掉一个疯子在农村并不是一件值得上头条的事情,不管她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而死?没有人会真正关注这些事情的背后原因,村里人只会在一段有限的时间里兴奋地把这件事情当成是饭后谈资,等到兴奋性过了,整件事都会被人们遗忘。这就是为什么小女儿死后没多久人们就把她忘了,后来我再也没有回到过那个地方,再也没听到过有关小女儿家庭的任何信息。我不知道她有没有孩子,我也不知道后来他的男人怎么样了,有没有再找一个妻子。小女儿留给我的最后的印象便是那天在小卖部她穿着的那件破棉袄,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她悲惨的经历吧!
很长一段时光我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小女儿宁愿忍受着贫穷、忍受着别人的指责。也不愿意拿出勇气去直面生活中的困境。她没钱,却不愿意自己去挣钱;她男人好吃懒做,而她却选择默不作声;她忍受着邻里的嘲笑,却从来不想着改变。而她这样做最终的结果呢?到是给别人家闲聊的话题增添了几分色彩。
身为女孩子,尤其是像我和小女儿这种生活在乡下的农村姑娘。从小到大只会被灌输这样的思想“你以后要找一个好男人,要不自己一个人会活不下去。”“以后要学会照顾自己的老公和公婆,能忍就忍一点。”“以后到了别人家干活勤快一点,别给自己家里丢脸”甚至还有“以后生孩子尽量生个男孩,好给家里长脸”、“你看那谁谁谁家的女儿生了个小姑娘,现在她父母说话都不敢大声。”然而却没有人教我们女孩子要学会独立、要学会爱自己、对自己好,没有人教我们女人不是生殖繁衍的工具,也没有人教我们没了男人一样可以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真的,他们连男女平等都很少提,甚至本身从心底并不认同男女平等。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女孩,不知道自己没了男人该怎么活。
回到吴秀波事件上来说,我觉得陈昱霖浪费了七年的时光有点太长了,或许在这七年,她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戏拍的更好,而不是借助吴秀波的名气。她还可以用这七年的时光去寻找一份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而不是做一个身不由己的第三者。七年的时光能改变的东西有太多太多了,而陈昱霖却在痛苦中浪费掉了。与其说是可惜,倒不如说是理所当然,一个从来都不想着改变的人,又怎么可能过得幸福。
女孩子啊!你从来都不想着改变自己,怎么会有人不求回报的守护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