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范桥村名的来历

作者: 马范桥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2-15 08:43 被阅读2次
马范桥村的位置

       马范桥是我下乡插队生活的地方,从1974年4月到1978年9月,18岁到23岁的我在那里生活了四年半的时间,可是我始终都不知道马范桥这三个字的来历和意义。

马范桥村口的基本农田保护块水泥碑

       近来,我在网上搜寻了很多网页,有关马范桥的资料很少,但是汇集起来,也基本上说清楚了马范桥村名的来历,于是就写下了这篇文字。

       马范桥村现隶属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高村乡,马范桥村名中范桥两字历史悠远,在马范桥村周围还有陈范桥,刘范桥,石范桥等村庄都与范桥有关,而范桥之名与战国时期秦国有一叫范雎的丞相有关。

        范雎(公元前338~前255年),亦名范且,字叔。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魏国人。以其雄才韬略,机智善辩著称于世。据史料记载,范雎原事魏,曾出使齐,后受诬告遭谗言,魏相魏齐大怒,令人逮雎。笞之折肋,雎佯死。得狱卒救之,幸免于难。过半岁,雎更名张禄,与郑安平因秦国使者王稽之助,潜入秦,先由王稽引荐,秦王弗信,雎又上书,直陈秦国时弊,语急切,足以振聋发聩,秦王阅之大悦,即命王稽专车迎接范雎入王宫。秦王屏左右,施大礼,长跽求教于雎。雎慷慨陈词,指出利弊,宣扬“强国之”策略……范雎之远见卓识雄才大略,深得秦王赏识,秦王曰:“寡人敬闻命矣”。采用范雎“远交近攻”之策,扩大秦国势力和疆土,又以“强干弱枝”之策,变革内政,除腐败,消隐患。秦王此时拜范雎为相。国家日益强盛。后因“任人儿所任不善……”而自责谢病。归相印,举蔡泽自代,不久病死。

       现在刘范村有范雎墓,墓前的石碑上赫然刻着“秦国丞相范雎之墓”几个大字,碑上撰刻有《祭秦相范雎文》,撰文者范黎明,立碑时间为庚寅年,从碑的新旧程度看约为公元2010年那个庚寅年所撰所立。

位于刘范村的范雎冢

      碑文曰:公讳雎又名且,字叔,公元前338年生,公元前268年为秦王客卿。王用雎谋,派兵伐魏(今河南修武,武陟西南域)。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拜雎为相,封应侯,惩恶除霸,安邦兴国,可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纵横捭阖,助秦统一天下,成就霸业。公元前265年,执政秦国41年的秦宣太后去世,一改人殉为陶俑陪葬。雎为相兼任兵马俑坑的主持,历时10年便有了气势恢弘、人称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西安秦陵兵马俑坑……雎公元前257年,举蔡泽归相印,退隐故里修武。公元前255年病故,葬于河南修武刘范村北域。这篇碑文中说范雎为秦宣太后建兵马俑,这宣太后即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安葬陵寝考古存在争议,此碑文系今人撰写,不足为据。

       对于范雎的墓葬地,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只有在修武县志地名考上对位于县城西南大约15公里的刘范村的由来有一段介绍:刘范村传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丞相叫范雎,死后葬于此地,就由此得名范村。后来刘、郜、李三姓迁居此地。郜姓居中间取名郜范村,刘氏居住东北角取名刘范村,李氏居住西南角有取名李范村。因为刘姓最多就统称为刘范村了。由此推断,范雎墓可能是真真实实的存在着,并座落在河南省修武县刘范村村头。

       据史料记载,河南修武古称宁邑,约公元前十一世纪武王姬发兴兵伐纣,渡孟津后,途遇大雨,乃勒兵于宁邑,修整武器,休歇队伍,故将宁邑改名修武。至周襄王十六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公元前628年),周王将河内赐给晋文公,包括修武,这时改名为南阳。至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晋崩分为韩、赵、魏三国,修武属魏,仍名南阳。至周赧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73年),秦魏战争,魏败于秦,割南阳于秦,复改南阳为修武。    

       以上史料可佐证,修武原为魏国属地,后为秦域。据传当时有河流从西南向来流向东北,沿河有几个村庄,为方便百姓出行,范雎就在那条河上建了几座桥,百姓称为“范桥”,后来这几个村庄便以村中居住人数多的姓氏冠名而加以区分,这便是现在的马范桥,石范桥、刘范桥、陈范桥等村庄的由来。

      范雎是不是修武人,包括他是不是葬于修武,史书亦无记载,只说他是魏国人。修武在战国时期属魏国,1986年出版的《修武县志》在村名考中有这样的记载:“刘范村,在县城南11公里处,属王屯乡(今属高村乡)。据传,战国时秦国丞相范雎死后葬于此地,就此而得名‘范村’。后刘、郜、李三姓迁居于此,郜姓居中间为郜范村,刘姓居东为刘范村,李姓居西为李范村。随着人口的繁殖,三村合为一村,因刘姓人口最多,故名刘范村。”而且在修武的范雎冢附近,除刘范村外,还有刘范桥、马范桥、石范桥、陈范桥等村。另外,相邻的南雎村(归武陟管辖)、北村雎等村,也应和范雎有关,因为范雎之名,也有史书写为范雎。所以,范睢是修武人,此范睢冢为真,也不是没有可能。

        另外范雎显贵以后,遍散家财报答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曰:“虽一饭之德必偿”。对于所及之处,更是为民解忧,仗义疏财,有难必帮,办了不少好事。当地百姓对范雎的拥戴怀念之情,仅从范雎墓周围村庄的名字可见一斑;据考证,流传至今与范雎文化有关的村名有:刘范村、郜范村、李范村、石范桥、刘范桥、马范桥、陈范桥、北雎村、南雎村(河南省武陟县境内)等等。如果我们仅把范雎墓作为一个案进行肯定研究,似乎有些偶然性和缺乏说服力,但无独有偶,距离范雎墓以东方圆不足三公里的村庄、薛延陵、郜延陵、张延陵、贾延陵、东延陵、王村等村庄。

       据史料记载原来该地区有十几座高大的汉代至战国时期的王室贵族之陵墓,绵延十几华里。因此,附近曾有九个村庄叫延陵。研究者推断,“延陵”者,当为“张延之冢”。张延本身为汉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其子孙世为公卿,均为权贵。现存之规模可以想象两千年前之规模和气势,更可以想到此地早已是封建社会皇宫贵族心目中的风水宝地。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范雎死后将此地选作目的也就不足为怪了。

       因此,可以推断,马范桥村名确实与战国时秦国丞相范雎有关,范雎所修桥谓之范桥,而马范桥是因为村中居民马姓为多而命名。然而范雎在修武的传说尚无文字和实物的证据,说来也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了,但是当年在村里插队时,并没有见到过什么遗迹,也没听到过相关传说。

马范桥村口,2004年4月拍摄

                                                                               写于2016年11月28日

相关文章

  • 马范桥村名的来历

    马范桥是我下乡插队生活的地方,从1974年4月到1978年9月,18岁到23岁的我在那里生活了四年半的时间,...

  • 路过南马范 再访“红旗山”

    现在的南马范村,早已是一片废墟。拆迁后的村址满地狼藉,村碑还在,“南马范”却只剩下村名了……据说村庄拆迁后的这片土...

  • 双酒壶村名的来历

    中原地区,一个村庄的名字很怪异,叫“双酒壶”。它是由一个忠贞少妇凄婉悲壮的劝世故事而衍生的。本村的后人嫌村名不雅,...

  • 全民健身武术进村活动纪实

    2022年8月8日,县武术协会在马桥黄龙观村举办“全民健身,武术进村”活动,三百名爱好武术运动的会员,聚集...

  • 一缕乡思话村名——榆树庄村名由来探源

    一缕乡思话村名——榆树庄村名由来探源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村庄都有它的来历,每个村庄的村名,都蕴含一段这...

  • 村名来历:十百户

    十百户(九百户元世祖迁都燕京后,在此屯兵为第九百户所。明燕王扫北时,山西洪洞县民李氏迁此立庄,)来历与九百户同。河...

  • 下乡插队的知青岁月(4)马范桥印象

    4.马范桥印象 一条土路自西向东通往马范桥村里,保养得很好,路面平整,路两边的大杨树遮天蔽日,春天里的树叶...

  • 下乡插队的知青岁月(5).马范桥知青点

    5.马范桥知青点 1974年4月马范桥大队迎来了两批共十五位新乡市知青,九个男生六个女生都是平原中学的学生,他们...

  • 下乡插队的知青岁月(28).三十年后重回马范桥

    28.三十年后重回马范桥 2004年4月11日我们下乡三十周年,小勇提议我们重回马范桥,并联系了大家。这些年我们...

  • 稻香村

    蓝村的最南面有个村庄叫稻香村,这个村名的历史才五十来年,那以前叫什么?为什么叫稻香村。说起这个村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范桥村名的来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mo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