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那一碗绿豆杂面,称为“救赎”。——渭水徐公
我曾经以为,人间至高的美味,必定是一味珍贵的食材。中国的燕窝鱼翅,或者异国的鱼子酱,称得起是勺勺值斗金,贵则贵矣,但未免落于俗气,却少了一分仙气。
梦想终归是梦想,无论如何,总要落脚在人间生活。逃不了那七情六欲,也避不开那人间烟火。可在花了不少钱,尝到了这些东西之后,却难免有些失望,颇有郭德纲“矿泉水兑了水”的感觉。
说到底,珍品仍然是珍品。只不过,在开始尝这些东西之前,便抱了极大幻想。到最后,幻想破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世间万事,往往如此。须知黑帮大佬张子强,来到中国大陆时,仍然抱着钻法律空子的心思。然而,仍然被送去见了马克思,到那边去“学习一个”了。
马克思的生活,其实非常贫苦,往往需要恩格斯的接济。张子强到了那边,多半过不了奢侈的生活,连一碗鱼翅面都吃不上,多半也要大发雷霆的吧?
由此可见,口腹之欲的最大满足,往往不是来源于极高的期望。但就在普通的日子里,偶尔一两次普普通通的饮食,却能带来极大的惊喜。
在物质生活匮乏的日子里,人们厌烦了粗粮野菜,做梦都想要来点荤腥。但苦于条件不足,只能学学许三观,用如簧的巧舌,来描绘那油光锃亮的红烧肉。这倒是可以满足一家人对稀缺食物的渴望——满足不了,也没别的办法,只能带着遗憾进入梦乡。
如今当然大大不同。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鱼和肉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人民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如今,大多数人更加中意的,是避免“三高”的健康饮食。不仅要色香味俱全,更要营养成分均衡。
人可以适应各式各样的饮食,但在长期坚持一段时间后,往往会渴求变化。我见过无数的女孩子,为了保持身材,每天“吃草吃成沙拉精”。这背后则酝酿着一场反抗——再次见到她们的时候,她们正在用筷子捞着油汪汪的水煮肉片,然后气急败坏地送进嘴里,似乎要把这长久以来的怨气嚼碎吞下。
当然,如果每天和浓油赤酱的菜肴为伍,恐怕也未必能长期坚持。迟早有一天,要像《三国演义》里的吕布一样,对着镜子,看着自己圆如满月的脸、以及此起彼伏的痘痘惕然心惊,暗自思忖“吾被油腻所伤矣”!一部分人立刻回头是岸,另一部分人则选择不再照镜子。
我大学时,上过一门蘑菇栽培课,教我们这门课的老师有一句名言,“吃东西是为了自己舒服,自己开心。模样好坏,是给别人看的。关键是,你要取悦自己,还是取悦别人?”
如何抉择,当然决于自己一身。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过听听罢了,仅此而已。
由此看来,碗里的最大惊喜,似乎源于我们的渴望。而它们的价值,反而退居其次了。
在今年的6月份,我去到北京,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见了面,然后连吃了几天几夜的烧烤。按理说,烧烤加啤酒,无疑是夏天最大的享受。可副作用也接踵而至,我的牙龈很快便肿了起来,再看到啤酒和烧烤,便有些畏缩不前了。
就在彷徨无助的时刻,一个很可爱的朋友,带着我去到了一家重庆小面里。我们点了清爽的皮蛋豆腐、清拌黄瓜、卤蛋和绿豆杂面。凉菜入口的时候,满口火烧火燎的感觉顿时消失不见,宛如炎热的火焰山中,突然涌入了一道清泉,那种干枯而炽热的感觉被瞬间熄灭了。
因为已经很熟了,所以在吃饭的时候,我们自动跳过了客套的环节。当绿豆杂面端上来时,她那边刚吃了两口,我这一碗面已经见底了。那种暖烘烘,又有点微辣的感觉,从舌尖直接滑落到了胃里。它所带来的充实,是任何食物都无可比拟的。
我很少在吃饭时聊天。那天和她都聊了什么,我早已忘却了。其实里外里,也离不开读书、写作之类的话题。不过印象更深刻的,仍然是那一碗绿豆杂面。当时的我,简直像极了这张图里的熊猫。
2018年已经进入了尾声。当我回忆起这一年时,我会回想起游历四方时,那些让我动心的地方美食。无论是内蒙的诈马宴,或者是河南的炖鱼头、胡辣汤,亦或是便宜坊的正宗烤鸭。那些食物,无一不是尽善尽美,让人印象深刻。
但我也不会忘记这一碗面,它是填满渴望的一碗“救赎”。虽然它并非什么昂贵的东西,但在强烈的“刚需”之下,无疑也是至高的美味了。
(鸣谢图片摄影师:晨乔)
微信公众号“渭水徐公”,是一个专讲吃喝玩乐的,让你轻松愉快的公众号。
文章作者为“朝闻道”写作社群发起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