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在写作的过程中,都有写不出东西的时候。
这种情况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大脑完全空白,想不出可以写的任何东西,也不想写;另一种是写作在半道上卡住了,写不出东西来。
面对这两种情形,我们应该怎么办?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很正常。没有人写东西可以一直写下去,也没有人会一直没有东西写出来。出现这种情况不要大惊小怪,冷静一下,理性处理就可以了。
当你遇到第一种情况时,可能是长期输出进入了暂时的输出瓶颈,也可能是进入了写作的疲劳期,这时最好的办法是歇一歇,到外面走一走,或者找本书读一读,你会发现突然碰到一个一写为快的小灵感,你又可以轻快地回归写作状态了。写作就是这样,在想写和有时不想写之间自然转换,你觉得有道理吗?
第二种情况是写作的暂时短路。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外界信息的干扰,也可能是本身写作思路暂时中断。这时候,你需要调整一下状态,以便从新开始写作。
我在这里分享三招写作救场小技巧:
第一招:向上文发问。写作的源头在哪里?在写作开始的地方。你可以回到题目,可以回到开头,也可以回到上一段,还可以回到上一句,然后据此提出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小问题,如此,写作思路又可以打开了。切忌:不再往下问。因为黄河之水天上来,写作的源头也是在上头,有道理吗?
第二招:虚实结合,无中生有。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门口标有这样一个问句:如果这样,那又会怎么样?这是一个无中生有的创造性之问。假设是写作中一个最神奇的写作技巧,在你文思枯竭的时候会及时给你送来一泓源源不断的写作甘泉……
第三招:该问的问了,该假设的假设了,还有一个管用的招数,就是回归自我。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回归自我都是一个很独特的视角。阅读他人,回归自我,是一个很高的阅读境界。同理,在写作时不时回归自我,你会感受到写作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如果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前述种种卡壳现象,不妨灵活运用这三个招数,不仅能有效帮助你走出写作的困扰,还会激活更多写下去的灵感,给你的写作助一臂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