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志向的表述也是情绪的载体。如果你在一首读不到一个人对待生命对生活独特的体验,这首诗肯定是失败的!人云亦云的重复会让诗歌陷入情感的泥淖,最终逃不脱命运的倾覆和湮没。
我不会专业的评论,更不敢对别人作品妄加评议。因为共处简书,微光老师的诗读过不少,每每有所撼动,正好借这一次读到她参赛的一组诗写出来!读懂诗也是读懂诗人的过程,正因为应此也更加深了我“此人不可小觑”的印象。
“湖泊为鉴,从遥远走向高远
我将浊世悲欢揉进肋骨
用旷野缝合死亡”
一一《心脏漏跳的那一拍,在天空倒悬》
这!与我们经常阅读的传统女性诗歌写作大相径庭,在遣词和造境中,呈现出的巨大张力扣人心弦。我不知诗人经历过什么,但对这种几近决绝的态度却不由得肃然起敬!
把自身置放于绝境在大多数人看来只是一种写作方式,只需注重遣词方面的东西,如此,似乎能剥离情感上的一些束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具体到一首诗要看其运用的哪里?恰时?还是突兀?
微光的诗歌具备统一性,她的气息贯通始终如一,没有当下许多女性诗人的矫揉造作。做为一名女性,诗歌语言趋于一种“愤怒”的表述!并不多见。当然,它也并非“纯白无瑕”,可能缘于现实,也可能出于对自身塑造!
但!这并不重要。让不明所以的读者身陷其中,就足见诗人魅力之所在。所以说,解读一首诗是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步于他人布设的“雷区”!
“诗人不同于其他人,因为他的童年没有结束,他终生在自己身上保存了某种儿童的东西”(米沃什)。诗可以说是一个人最本真的体现,不事雕琢直抒胸臆,往往会让读者更能融入到作者描画的诗境:
“取一节椎骨为杯,斟满炎凉
琥珀色的大地”
“被秋窗裁剪,或圆或方的文字”
独行于自己的世间
故乡和他乡
是雷同的昨天和今天”
“我的秋天再无悲欢
每一枚落叶,都是自渡的帆”
一一《取一节椎骨为杯》
诗是心灵最直接的表达,而读这些文字我忽然感到莫名心痛。“故乡在当代日渐消亡!我们是一群失去故乡的人!”环伺四周,能自己拯救自己的人,何尝不是孤伶无依?
很多人并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他写诗只是在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再说,如果你不深入到现代诗的深处,你何以知道自己就是那个万众瞩目的天才呢?诗歌是一种坚持,一种应对现实的态度,诗意的本身就是將陈旧的事物陌生化,由而产生奇妙的嬗变!
“半生倥偬,以岁月为祭/剔除的每一根骨刺/都呼啸着唐风宋雨”。诗人是有烙印的,一个人发自灵魂深处的声音也许不那么完美,也许是痛苦的,可它是真实的,是这一个人独特的腔调,而不是那一个人!
好在我们还能与诗歌为伍,在救赎自己的同时拯救他人。在这卑微的人间,谁也不是光明的缔造者!但我们却持守着哪怕微弱,却仍未熄灭的光亮!
女神范十足的微光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