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要是没生出来多好”——言语虐待型父母,第六章原生家庭(二)

“你要是没生出来多好”——言语虐待型父母,第六章原生家庭(二)

作者: 我是一个努力干活还不粘人的小妖 | 来源:发表于2019-07-02 15:21 被阅读0次

他们残忍地对待过你,伤害过你,不论你犯过什么错误,犯都犯了,他们再怎么滔滔不绝地训斥、说教都无法改变这一点。你感觉不到他们对你内心那个敏感的少女伤害有多深吗?其实他们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是不是?

孩子拥有最基本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衣食住行的需求要得到满足,安全要受到保护。但是,除了这些物质方面的需求外,他们也有权获得情感上的抚慰,有权要求自己的感情得到尊重,要求家长正面积极的对待,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感。孩子也有权利要求父母设定一些合理的行为限制来对自己加以引导,有权犯错,也有权在不受身体和感情虐待的前提下受到惩罚。最后,孩子也有权利做个孩子。他们有权在童年时期嬉戏玩闹,率性而为,并且不必担心因此受到责怪。当然,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也会让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并承担一部分责任,但这些绝不能以牺牲童年生活为代价。让孩子做个孩子。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你无所不知的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如果母亲常说“你真蠢”,那你就是蠢的。如果父亲常说“你真没用”,那你就一定没用。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棍棒石头可能会打断我的骨头,但话语决不会伤我分毫。”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侮辱性的称呼,贬损的评价以及轻蔑的指责都会向孩子们传递非常糟糕的自我评价信息,并对他们将来的幸福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大多数家长都会偶尔对孩子说些贬损的话,这未必就是言语虐待。但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或作为人的价值进行语言层面的攻击,那就属于虐待了。

与操控型父母一样,言语虐待型父母也有两种不同的行事风格。有的父母会直接地、公开地用恶毒的语言贬损孩子。他们可能会骂孩子愚蠢、没用或是丑陋,要是当初没有把孩子生下来该多好。他们无视孩子的情感,也无视自己频繁的言语攻击对孩子尚处于形成中的自我意识所产生的长期影响。

任何小孩都不懂得分辨玩笑和事实、取笑和威胁。积极的幽默是强化家庭联系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而贬损性的幽默在家庭环境中却极具破坏性——孩子对挖苦或夸张式幽默的理解还停留在字面含义的层面上。他们还没有足够的处世经验,无法理解父母口中的“我们打算把你送回医院去”之类的说法其实只是玩笑。所以,听到父母这样说,他们非但不会觉得好笑,反而可能噩梦连连,梦见自己被抛弃在某个可怕的医院里。

作为父亲的嘲弄对象,小菲尔竭尽所能地去掩饰自己无能的感觉。成年后的菲尔也是一样,他所在的世界变得更加广阔,于是他又将自己的恐惧感和负面预期转嫁给了别人。在菲尔的一生中,他的神经末梢一直是暴露在外的,总觉得有人要伤害他、羞辱他。他的过度敏感、羞怯以及对别人的缺乏信任是他努力保护自己不再受到伤害的必然手段,但同时也是毫无效用的办法。

同子女竞争的家长在童年时期往往经历过匮乏之苦——衣食的匮乏或是关爱的缺失。所以不论现在拥有多少,他们依然会活在对匮乏的恐惧之中。这类父母中有许多人会与孩子重演自己当年与父母或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这种不公平的竞争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当“你是”变为“我是”

毫无疑问,孩子会因为朋友、老师、兄弟姐妹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贬损受到伤害,而最容易带来伤害的还是父母,毕竟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你无所不知的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如果母亲常说“你真蠢”,那你就是蠢的;如果父亲常说“你真没用”,那你就一定没用。孩子们不会从其他角度审视这些评价并提出质疑。

当你从别人嘴里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评价,并让这些评价进入你的潜意识时,你就是在“内化”它们。负面评价的内化——变“你是”为“我是”——就形成了自卑心理的基础。言语虐待不仅严重损害了你作为一个可爱的、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人的正当的自我认知,还会对你的生存方式及成就价值产生必然的负面预期。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将向大家说明如何将内在的东西外化,并最终击溃这些招致失败的负面预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要是没生出来多好”——言语虐待型父母,第六章原生家庭(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tt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