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语文考试中,作文题的分值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多。刚开始是看图写几句话;再者是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等到小学毕业,作文题的字数提高至300字左右;而到了七~九年级,作文题的字数要求可能是500或600字左右;升入高中阶段,字数普遍接轨高考字数800的要求。
那么,很多学生文思打开的快,可关闭的也快。常常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下一个自然段就不知道怎么继续了,而作文字数才写满400字左右。这时候很多学生的套路是继续重复以上情节,写无关紧要的内容凑字数,增加对话等方式。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
一,列提纲。写作之前需要花5-10分钟给整篇文章列一个提纲,文章包含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中心思想或关键词大致写在稿纸上,甚至打算在哪一段插入自己记忆的名言金句都可罗列出来。
二,搜罗并强记写作素材。为何我一直致力于编写各种情景、季节或者节日的素材发布呢?就是为了方便广大学友们平时可以累积记忆。写作写到断片,无非就是自己脑海中素材短缺,这就是阅读为何可以提高作文水平的原因。阅读需要科学阅读,并不是拿起父母给买的各种作文辅导书挑灯夜读几天就有效的。写作是个厚积薄发的工作,需要在大量阅读中搜集自己需要的名言锦句等素材,学习优秀作品的创作思路,而不是泛泛地读完一篇又一篇而毫无记录。
三,学会修饰文字。我们大部分学友们写作时常用语“很”、“非常好(美)”、“然后……然后”、“接着……接着”等。描写天气都是今天天气真好或今天天气晴朗的描述。今后,尽量减少使用此类修饰或衔接词。把“很”、“非常”写得更加具体一些,怎么就“很”或“非常”了。天气晴朗,可以改写为蓝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晴空万里……段落的衔接可用时间推移,周围景物的变化来衔接;故事发展的衔接可用情节主线或者主人翁的思想变化来推进情节发展。多注重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可转换角色,想象自己处在此情此情时的心理状态描述出来,显得文章情感细腻而真实。
凡此种种,潜移默化地改变创作的手法,久而久之必有可喜的成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