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入秋”了吧!夜晚已经让人感受到丝丝凉意了。从历法来算,节气早已入秋,但在广州生活了八年,却很难碰得到秋天,使得它成了一个容易被浪费的季节。正如冯唐的那首短诗:“秋天短到没有,你我短到不能回头”。
今天课上陈教授说,我不太喜欢广州,四季一点都不分明,在北方,现在可以踩着落叶吱吱作响了。很可惜,我没有在北方生活过,感觉自己从未经历过真正的秋天。那个最喜欢的季节。
在课上,教授让我们思考,能否将工作和生活彻底地分开?管理的效能在两者之间能否找到一个平衡点?同学们争论不休,却给不出很好的答案。
出来工作后才发现,能够掌握自己的时间是稀少的。所以,我们都会特别希望下班后的时间属于自己。不管白天有多累,如果下班后都可以回归各自的情欲,那元气是很快可以恢复。然而,这样的愿望并不容易实现。工作很大程度上占了我超过一半的生活空间,给自己剩余的,也就剩下旅行、读书、写字、寻求美食……日子也算丰盈。但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没有远大梦想的人。而生活也让我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惟愿仍有闲暇时刻,“风雨晦暝之时,也能有片刻的小憩。”
回到宿舍时,DL说自己又因为琐事跟父母大吵了一架,正在街头买醉。我的这个发小成熟而稚嫩,见怪不怪了,如果我在家里的话,估计他又要在我家躲避几日。其实,如果我们无法处理好与最亲近人的关系,便无法更好地展开自己的生活,至少大部分时间,内心是苦涩和浑浊,抑或是有所牵绊的。世界上,有人因为家庭的变故变得成熟,有人因为很早就独立生活而变得成熟,还有很多人,是在生活中尝到了欢愉与痛苦混淆在一起的滋味后成熟起来的。而真实的生活一定是夹杂着成熟与稚嫩的,这样才富有质感。
我们可以在社交网站上看到不同的人生百态,朋友圈里充斥着各种令人眼花缭乱活法。其实,不过是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轴线里,为了各自认为应该追求的东西去奔波,仅此而已。关于生活的美好,有太多不同色彩的表达方式,但仅限于你我的唯一。
别人的生活,换来的多是艳羡,并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安慰。随着年岁增长,我们都会发现,能说话并且懂得你所想的人,寥寥无几。如果遇到,并成为陪伴在你身边的人,这便是最大的幸运。
前些日子特蕾莎问我愿不愿意在假期整理一下书稿,可以出一本小书。无需太多的考虑,我拒绝了。对我来说,能力未达。况且写作从来就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只是自我表达的一种途径。读一段文字,你可能会有共鸣,会感动,会笑,但此时此刻,所有触动你的文字并不属于你自己,它不会变得深刻,更不会为你带来真实的改变。只是花去了写作者和阅读者的些许时间。
洗完澡后,看了一会卡夫卡的《判决》,我蛮喜欢他的作品。看他的书,总是会想到一些很形而上的事情。卡夫卡作品的全部意义在于问题的提出而不在于答案的获得。而他最可贵的一点,就在于用文字向我们展示了现代人的困惑:很多时候,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世界是个荒诞的世界。
在这挺烦躁的社会氛围,维持优雅和体面、诚实与平等,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乔治·奥威尔大人说话,“只要你下定决心,就可以过着跟以前一样的生活,不管有钱还是没钱。你可以继续看你的书,保持你的想法,仅仅需要对自己说:‘在这儿,我是个自由的人。’这样你就会过得挺好。”
其实,这就是生活的模样。
QQ�W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