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秋天,毛泽东转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塾师是毛宇居。在此前后,毛泽东开始研习书法,初习欧(阳询)体,后学钱(南园)体,为他后来博采各家之长、偏重于怀素狂草,打下了基础。
当年毛泽东的同学刘授洪、郭梓材回忆说: 毛泽东的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老师出破题文章要大家做,他做得很快,总是交头卷,还常常帮别人做。他对人很有礼貌,但是对无聊捣蛋的人,则力主治服。他常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怕,逢善就莫欺。” 毛宇居先生回忆说: 毛泽东在这里读的是《公羊春秋》《左传》等经史书籍。他最爱看的是《精忠传》《水浒》《隋唐嘉话》《三国志演义》和《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小说。当时私塾里的规矩,认为小说是杂书,不准学生看。因此,他总是偷着看,见我来了,就把正书放在上面。后来我发觉了,就故意多点书,叫他背,但他都背得出来。
毛泽东在回忆从韶山南岸私塾直至井湾里私塾的5年读书生活时,这样说道: 我8岁那年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读到13岁。早晚我到地里干活。白天我读孔夫子的《论语》和《四书》。我的国文教员是主张严格对待学生的。他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因为这个缘故,我10岁的时候曾经逃过学。但我又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一个山谷里。乱跑了3天之后,终于被我家里的人找到。我这才知道我只是来回兜了几个圈子,走了那么久,离家才8里路。 可是,我回到家里以后,想不到情形有点改善。我父亲比以前稍微体谅一些了,老师的态度也比较温和一些。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 …… 我父亲读过两年书,认识一些字,足够记账之用。我母亲完全不识字。两人都是农民家庭出身。我是家里的“读书人”。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爱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很小的时候,尽管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这位老先生讨厌这些禁书,说它们是坏书。我常常在学堂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正经书遮住。大多数同学都是这样做的。许多故事,我们几乎背得出,而且反复讨论了许多次。关于这些故事,我们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还要多些。他们也喜欢这些故事,常常和我们互相讲述。我认为这些书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