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献给所有的在校大学生,希望各位能在迷茫的大学生中,时刻反省自己,早日做一个成熟稳重,有责任感的社会人;也献给马上步入大学生活的学弟学妹们,希望各位不要在喧嚣的城市里,没有约束的大学生活中,纸醉金迷,要从一开始就有目的有规划的奋斗,早日做家庭,国家的顶梁柱;也献给那些为家庭奋斗的父母,不要一昧的对孩子进行给予,要让他们真正懂得自立自强,多和他们沟通交流。
高尔基曾这样评价一个母亲: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也有人这样评价男人: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是儿子的影子。
对于父爱和母爱,我们从小便开始诠释,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惨杂其中;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这些大道理或许我们都懂,只是不想说出来罢了。
大学生,凭什么"挥霍"父母的血汗钱
当今世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们似乎都在为钱而奔波着,有些父母从小便离开自己的孩子,在外拼搏奋斗,这才有了“留守儿童”的群体,这难道怪父母吗?我曾经也这样想过这个问题,从小父母便离开我在外务工,我只能跟着爷爷奶奶,跟他们没有沟通,在我心中,他们能给我的只有“钱”,供我读书,过年买个新衣服,买点零食啥的,这些都只是物质上的给予,“留守儿童”这个群体跟多的是想要精神上的,包括我也是一样,每次都舍不得离开父母,跟他们在一起才是幸福的,(当然,我是不喜欢我的奶奶的,在我的认知里,她都是一个比较自私的人,从小对我苛刻,舍不得给我零花钱,有时候跟她去卖桔子,帮她算账、收钱,一天下来都不肯给我几毛钱买零食,所以印象不是很好)
然而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总是那么短暂,一年才回来一次,回来也待20天左右;渐渐地,我们都习惯这样的成长模式。
多年以后,回想起原来那个心中高大的父亲,慈爱的母亲。如今大学毕业,在看看他们,父亲,似乎两鬓斑白,头发也渐渐稀疏了,母亲似乎也开始长皱纹了,岁月就像一把杀猪刀,抹去了他们青春的韶华。现在他们依然会给我打生活费,每次看着转账的界面,内心是那么得挣扎,现在都长大了(过了18岁),凭什么挥霍他们的血汗钱,总感觉他们养我是义务,是他们的责任,我们似乎还活在他们的庇护下。
直到毕业开始工作了,才发现钱是那么的难挣,每个月都省吃俭用都不能存一点钱,像我们在大学还在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似乎那么的心安理得。拿着他们给我们的钱,去网吧连坐、去胡吃海喝、去旅游、去更新我们的电子产品、去充钱买游戏装备……
当我们去胡吃海喝的时候,是否会想起父母的饮食,他们每天吃的怎么样,我们大吃一顿的开销是不是他们好几天的开销,父母是想让我们吃营养的东西,调养好身体。
当我们去买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又想起父母现在用的什么产品,我们追求时尚的同时,父母现在用的手机是不是又用了三五年,他们是不是也想玩玩新的时代产物,但是,他们不能,他们要省着给自己的子女用。
当我们去买游戏装备或者去网吧连坐的时候,是不是又会想起父母现在在做什么,他们在为我们的生活而奋斗,而我们却拿着父母挣来的钱在挥霍我们自己的青春。
当我们想过个生日,是不是同样是父母给你的资金呢,我们似乎那么的开心,邀请了一堆同学,请客吃饭,觉得很有面子;我想说的是,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他们的生日又是怎么样过的呢,或许他们只想要儿女的一句“爸爸、妈妈生日快乐”,他们并不奢望其他的。
在大学,忘我的挥霍父母的血汗钱的时候,你们有没有看到有这样一群同学,他们在食堂做着兼职、骑着小电驴送着外卖、没到周末出去找兼职、或者在空间转发着各种代理,这些同学的青春是在奋斗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他们已经长大了,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
我很羡慕也很钦佩一种人,像那些刚进大学,有着明确目标,找几个合伙人一起搞手机维修或者有自己的门面,以此种方式营生,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用。这样的人他们是有资本来“挥霍”的,他们更甚懂得体恤家庭。
对于那些在校大学生或者即将步入大学校门的学子,希望各位好好珍惜最后大学生涯,不负青春韶华,在最美好的年纪,有计划有目的的奋斗。我们真的没资格胡乱“挥霍”家长的钱,都是成年人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奋斗属于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