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黄帝篇》中有一段精彩的记载:“列子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狶如食人,于事无亲,雕瑑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㤋然而封戎,壹以是终。”这段文字描绘了列子得道后的生活状态,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深刻的修行智慧。
修行是归真返朴,列子从壶子处得道后,认识到自己“未始学”——真正明白了自己其实什么也没学到,于是返回家中,三年不出门。这看似退步的行为,实则是修行的大进步。正如《道德经》所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列子的“未始学”正是损尽了世俗知见,回归道的本源。
他为妻子烧火做饭,喂猪如同伺候人一般周到,这种在日常劳作中的修行,正是道家“和光同尘”思想的体现。《道德经》说:“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真正的修道者不会远离尘世,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的清净。
“食狶如食人”展现了列子平等无分别的心境,修炼的是对境无心的功夫。猪与人在表象上有差别,但在本性上都是道的显现。这种境界与《庄子·齐物论》的思想一脉相承:“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当心不再分别高低贵贱,才能见到万物一体的实相。
“于事无亲”不是冷漠无情,而是没有偏私、没有执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正是这种心不住于任何一物的自在境界。心若有所亲、有所疏,就会产生执着;心无亲疏,才能如实知见万物。
“雕瑑复朴”是从雕琢状态回归天然本朴。道家一贯主张返朴归真,《道德经》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列子的修行,正是剥落一切人为造作,回归本来的天真。
“块然独以其形立”描述的是列子如土块般独立自在的状态。《庄子·齐物论》中的“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也是类似境界——形体虽在世间,心神却超然物外。
“㤋然而封戎,壹以是终”——在纷繁世事中保持心神专一,终身守道不移。这“守一”的功夫是道家修行的重要方法。《道德经》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庄子·在宥》也讲:“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这种守一不是死寂不动,而是面对一切境遇都能保持心的自在清明。正如明镜照物,物来则现,物去则空,心始终如如不动。
列子的修行给我们现代人极大的启示:道不在远,就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真正的修行不是逃避生活,而是在担水劈柴、待人接物中保持心的清净自在。
当我们洗碗时全心洗碗,做饭时专心做饭,工作时专注工作,不为过去烦恼,不为未来担忧,只是安住当下,这就是生活中的“守一”功夫。
如《中庸》所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从未远离我们,只是我们心念纷飞,自己远离了道。
列子终其一生守道不移,我们亦当在各自因缘中,雕琢复朴,回归本真,在纷扰红尘中,块然独立,守一不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