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宝妈被假冒某东金融客服诈贷38万。
这是今年双11前的半个月内的第三位上当者。最早被骗的那位,有着丰富的信息化办公经验,从业几十年,每天都使用手机和电脑系统,不曾想被诈贷4万;第二位是工作群里的客户,被诈贷13万。加上宝妈群里的她,她们都有共同的特点:都是中年妇女,爱子心切,只要碰到与孩子有关的事,通常容易慌乱;都是后知后觉,都是平常岗位的上班族,虽然不穷,但也不富,并无多少余钱可存;都是亲自从网络平台贷款,然后将钱从自己的账号中转给骗子。结果是追悔莫急,伤心之余,还得还网贷。
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但却高效;不需要你有存款和现金,有网贷平台额度即是目标。
首先,事主接到电话,被称有个人征信记录有问题,会影响小孩读书和升学,建议消除记录。通常会先通报你的个人相关信息,或者引导你加入某会议系统,提供相关电子证明(伪造某银行抬头),亦或是让你点击某链接查看在线证明(还是伪造的),让你相信这事有多真实。只要你进入了某会议系统,或者点击了某链接,你的手机就被监控和控制了。
然后,在你查看了所谓的个人征信记录之后,引导你进行消除。一是在消除过程中使用你的手机授权,更进一步的控制你的手机。二是在你消除记录时是不成功的,会提示你需要消除多个网贷APP中的额度,从而引导你进行网络贷款(各种网贷平台,在额度之内的,进行人脸识别等操作,通常都是秒到账),网贷结束,所授额度的钱进入你的账户。
最后,跟你说这钱不是你的,需要你转到指定账号,或者点某链接进行转账。此时,如果你不进行转出,手机会黑屏和不受控制。等你醒悟过来,再看手机时,显示已贷款成功,所贷款的金额已全数转入骗子账号。
假如,你按照骗子指示进行了转账,同样会收到信息,提示你还有其他网贷平台有额度,也需要进行类似操作,操作越多你越紧张,骗子越兴奋,直到你贷无可贷,直到你醒悟过来。
到此,整个骗局流畅,你作为事主,存款和现金没有被骗,却背上了网贷平台的巨额贷款。你通常是束手无策,只剩下伤心悔恨。并且,你的手机通讯录、微信联系人等之类的信息,早已被复制,这里面很多人,有可能成为骗子下一个目标。
这是一张网,一张隐藏在互联网后面的,已经被骗的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贷款追回?那是电视剧,不是现实。现实中对于转账被追回的,就是另一个曲折的故事,各种科技手段创造的生活便利,被骗子熟知和利用,到最后终是查无此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