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校外导师邀请我们八个同学一起聚会,有一位同学回老家没能来参会。其他一位同学先来了后带了一盒礼物给老师,不过之后有约其他人,便提前走了。剩余其他六位同学,与导师一起是七人。有一位同学带了一箱小果酒来,度数12度。瓶身上分别有不同的卡通图案。
席间大家讨论到考博士学位的问题。其中师姐也说明了自己考博失败的经历。其他同学也谈起可能会考博的情形。由于是专业硕士,多数人的设计上就不是走学术博士这条路,而专业类博士学位较少,教育博士还有一些,可以在职就读,但经管类博士学位有学历和学位双证的,应该是极少。有国际DBA博士项目,在国内就读这种,却无法拿到留学生服务中心认证,国内学信网上不可查。有些人考博士学位主要是在企事业单位晋升使用,非脱产出国就读的国际学位当然不太好用。
说回到本文的主题—博士情结。我曾经短暂过从事过博士学位项目招生,在就读硕士中还没毕业情况下,有好几位同学觉得我适合做学术,适合继续读博士。身边的人说的次数多了,有时不免有些飘飘然。我知道要读博士,我需要补的课还有不少,如果要继续攻读博士,或许只能走脱产这一条路。博士在许多地方政府找公务员的条文中,都会有奖励多少现金或住房的事迹,或是给予落户、解决家人工作等问题。实际上说,普通人看中的多数不是博士代表的知识创新或理论贡献,而是非常世俗的功力价值。比如名誉头衔、升职加薪等。有些人考博士,尤其可能就是为了升迁机会更多,行走江湖总得有能拿出来的名头。这从侧面说明,学历追求带有很多学术之外的不纯粹的动机,这样对从业人员和生态其实会有影响,学界的浮躁气氛也许只有在不在沉迷博士学位之时,才开始有更健康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