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论理
弘治 2018-06-03
有博学仁者,在中东战争微信群转发了一篇简论若干佛法事理的帖子《拜佛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傲慢》,原文颇有慧心,但难堪深究,随缘探析,愿能利乐有缘。加黑字为原文,【】内为本人探析。
1、拜佛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傲慢。
所谓“傲慢”,就是自己觉得自己了不起,所以我们要谦卑地把头低下去,因为我们是学习无我的。
【拜佛是低下高昂的头颅,放下心中的傲慢,以敬佛求缘。
但不跪拜未必便是傲慢。不跪拜也是一种修行,且无伤佛之慈悲与雅量。犹如佛门强调吃素戒浑,而济公活佛却现身说法,吃肉喝酒也能成佛。释迦牟尼修行成佛,哪是靠跪拜呢?】
2、吃素不是为了清口禁欲,而是心怀慈悲。
因为都是生命,生命需要尊严。
【吃素既为清口禁欲,也因心怀慈悲。
戒浑吃素的原因和目的在于,节制口腹的美味食欲,并相应减少对动物的杀生,促进仁慈和博爱。也减少动物激素引发的胆固醇高、欲望增强等诸多生理反应、性情浮躁、争斗之心、营养过剩病,有利于修身养性和延年益寿。
佛学明示,植物也是生灵,也有灵性。这意味吃素实际上也在杀生。只不过,动物比植物更接近人类情感,宰杀动物,尤其是宠物,更易使人类心生同情,浮想联翩,生出偏执与争端。这种偏执和争端,在反对吃狗肉、反对捕杀鲸鱼的动物保护主义者,与喜欢吃狗肉、为生计捕杀鲸鱼的人群之间表现得尤其显著。
另一个常见的相关话题:屠宰是不是一个罪孽多,入地狱的职业?其实,若世上无屠夫,人类还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出现屠宰业的职业分工,是人类文明进化的结果。屠夫们用其杀生的职业,免去了众人必须人人杀生而食的“罪孽”。站在众生的整体视角看,替众生杀生,实为屠宰业的慈善,是屠夫们的佛性。】
3、念佛不是累积数字,而是清净我们的心地。
我们念佛,要解决烦恼和轮回问题呀,心里胡思乱想怎么可以?念佛是以妄去妄,把那个妄想的执着改变和消化。
【是的,念佛是用念佛这一念,将种种杂乱妄念取代,万念归一,净心养生。
念佛不一定非要计数。念佛计数,是念佛法门中帮助清净杂念的一个小法门。法门虽小,自有妙用,是佛门修行的小妙招。可以说是略微复杂化、升级版、增强版的念佛法门。
众生修佛,是否必须念佛,是否计数,也应随缘。孔夫子所谓因材施教,国学也谓因事制宜。】
4、合掌不是双手作秀,而是恭敬万物。
对于任何一种生命,甚至没有生命的现象,都应该善待和礼遇,包括大自然、天地万物,因为它们对我们都有恩惠。
【合十法,主要是一种佛门礼仪。很多宗教都有类似礼仪,如拱手作揖、军礼、握手等等。种种礼仪,自有功用。至于具体功用如何,就另到别论了。
合十法,还有助于左右手掌、手臂的生物电中和、均衡,促进阴阳平衡。
恭敬万物,善待万物,礼遇万物。这是信马由缰的浪漫提法,相对而言的友善是必要的,如若太过,就是一种不明利害、不辨敌我的盲目博爱主义,是感恩主义的泛滥。真要是对万物都时时感恩,且不分亲疏,那什么事也别干了。万物有亲疏,恩情有深浅,方为正理。
另外,杀灭病毒、降妖伏魔、抗战救亡都是行善。并且,降妖伏魔、抗战救亡更为大善大德。佛之伟大,不仅在于其知行博爱,也在于其能降妖伏魔,二者皆为普渡众生。】
5、禅定不是常坐不起,而是心无挂碍。
坐禅不是单纯地坐在那里,而是调整心里不在乎,不执着,无所畏惧;所谓:内不着心,外不着相,当然还要担当负责!
【此句前说正确,后句半对。
禅定是修禅的较深状态。修禅分有为法、无为法,具体心法不计其数。坐禅时,或心有定念,或信马由缰,各有利弊。两种修行法,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道,一定程度上走火入魔。
若确有心事,静定沉思,全神贯注,以得正解,以得妙招,也是修行正道。日本动漫电视剧《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禅师静坐思策,是典型案例。】
6、“欢喜不是颜面上的和悦(表面上微笑),而是法喜充满。”
因为我们知道,宇宙万物都是无常的、无我的、没有实在性的,所以不会活在过去,不会活在未来,而是活在当下!
【表里欢喜,才是既真且正的真正欢喜。掩饰欢喜,或者假装欢喜,是欢喜的表里异化、异相。
有常、无常是相对的。万物有常,以成万物;万物无常,化生万物。
其实,人们既活在现在,也活在过去和未来。只顾当下,昧于短视,实为自私,且加剧自私。过度强调活在当下,枉顾过去和未来,也是众恶之源。(本段拟专文解读)
但人们有时也因太强调未来,而漠视当下,过度牺牲当下。例如当前中国越来越高调的环保运动,继续大跃进下去,可能导致更大代价,甚至可能激发通胀。】
7、清净不是摈弃欲望,而是心地无私。
我们所说的清净,并不是脱离现实,放下不是放弃,而是心地无私,不找借口。
【摈弃欲望,有助清净。所谓息事宁人。
心底无私,却未必真能清净。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实际上未必全然如此。例如,一个贪腐世道的贪腐小环境中,若有人坚持不贪,他一定能天地宽吗?众所周知,这有可能,但也可能适得其反。另如,当今世道下,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如果摈弃欲望,不自私自利去打拼挣钱,就一定能得到清净吗?那些油命海心的人,那些为越来越买不起房而焦虑的人,那些早于常人陷入负债和失信困境的人,想必都对此颇有感悟。】
8、布施不是花钱买功,而是舍弃贪欲。
就是我们如果有因缘,会通过财施,变成法施,最后变成无畏施。因为我们都有贪欲嘛,活在这个二元的分别的世界中,需要转化和升华。
【布施是花钱买功。花钱买功,本身并非坏事,关键在于具体花钱买功的行为是否正道,是否道德。
布施这种花钱买功德,反而应当受到尊重和鼓励。特别是穷人和官府,应感谢和鼓励先富阶层多行慈善,布施买功,接济穷困,造福社会。这也叫有钱出钱,共促和谐。
布施有助于缓减贪欲,但非完全舍弃。布施实际是一种于己于人更有益的行为,更符合人类的良知、正常、正道欲望。
贪欲是个相对概念,模糊概念,本身很难精准界定,很难道德评判,但也常被舆论和道德众说纷纭。贪得无厌,肯定是罪过,且为诸恶之源。各大宗教都反对贪婪,天主教、基督教甚至明确将贪欲界定“七宗罪”之一。莫言在日本演讲时也特别警示人们,贪欲会使社会变坏,最终人人都要遭灾。这与佛祖对魔王波旬的说法大同小异。(这里并非说日本听众是魔王波旬,而是说莫言大有佛性。)
众生贪欲成因万千,制度昏邪最为根源。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特别贪得无厌、特别不负责任的邪恶制度。资本主义本身是一种对金钱贪婪到崇拜的拜金主义,是对人本、人道的异化、否定和背叛。所以,莎士比亚这样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是明确反对资本主义的。其《威尼斯商人》是反对资本主义的不朽名著。
美国特朗普政府,正在把资本主义的贪得无厌、丑陋邪智、疯狂邪恶表演得淋漓尽致。这是资本主义魔法乱世的最后疯狂。马克思预言说:资本主义是自己的掘墓人。美帝迟早会被自己折腾死的,但愿它早死、少害人。
布施既是舍弃贪欲,也是分享财富,贡献善良,促进和谐。是在修行自身的财德,也是在修行身外的世界。
布施的种类很多,包括道布施、法布施、财布施、力布施……等等。国学界、佛学界常强调财布施和法布施。特别是前些年受南怀瑾先生影响,国人对法布施重要性、内涵丰富的感悟大有进步。但人们对道布施、力布施认识不足,尤其没有将道布施与法布施区别开来。
我所谓的道布施,指的是道理、事理、理学的传播、开示。比如:《道德经》对自然之道的开示,佛陀、基督对博爱的布道,伊斯兰教对团结的强调。
道、法常常是一体的,道布施和法布施常常是很难截然分开的。
道布施与法布施的最大区别在于,道布施更多的是开示道理、事理,法布施更多的是传授方法。相对而言,道布施更增益智慧,尤其是鉴别是非的辨识智慧——佛教称为般若智慧。法布施更增长法术见识。常人更偏爱法术,因为法术更容易立竿见影。经世济民,特别是长治久安,则更需明白事理,因为法术常常失灵。
例如:南怀瑾先生言传身教和著述中的法布施,很多是在阐述道理,属于道布施,只是南老当年无缘将二者细分,将其统筹法布施。例如,南老曾针对当代人文思想解放巨著之宋鸿兵《货币战争》,用他的切身经历开示,黄金有时不如馒头重要。这个很朴素的论述,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布道,是对宋鸿兵重要发现、重大布道的进一步升华,只是很多人没有重视。按宋鸿兵布道,人们(国家、政府和民众)在法术对策的层面,是更多囤积黄金,而非美元。按南老的布道,人们则应更多储备粮食,而非黄金,更非美元。
去年底的反转基因战争热战之际,以及最近美中贸易大战之际,我都再三呼吁中央政府不要盲目反制粮食,主要就是领悟了南老强调的这个道理。是在尽力为国家和民众确保比可能突然变得比黄金更重要、更致命的粮食储备。非常幸运的是,由于多方努力,中央政策的超级马车飞奔到悬崖边时被硬生生拉回来了。(对美国蛮横的贸易战,我并不反对强硬反制,而是强调反制应更有利,千万不要反伤自己。)
力布施,其实也广为存在,只不过人们熟视无睹。简言之,力布施就是出力。古今中外的义工,都是力布施。常言所谓有力出力。力布施的具体事例,应多如恒河沙数,或为诸布施中最多的一种。也正因其太多,常常被忽视。像毛主席那样深知并珍惜民众伟力和功德巨大的大智觉者,是不世出的。
人们常常更看重财布施,甚至常将其默认为布施,而相对忽视物布施、法布施,更忽视道布施和力布施,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往往更缺钱。人们只有在只有饥寒交迫时,才明白馒头和衣被有时比黄金更重要。只有到了秦孝公、刘备那种国耻困境、生死绝境,才能强烈感悟到大智慧道布施、法布施的救亡复兴奇功。但古今中外,能走到秦孝公求贤令、刘备三顾茅庐那种层面的历史人物和变局场景,实在很珍稀。所以,人类历史上常常是苦难多于幸福、劫难多于太平。自私、短视、愚钝的人们,往往只有在浩劫面前,才会明白道的重要,才会明白什么是正道,什么是歪门邪道,才会悔恨自己先前的愚钝和忘恩负义。
人类社会要超越苦痛,找回安宁和幸福,对财布施不能小视,也不能太过执迷,必须加强重视道布施、法布施、力布施。尤其是道布施,这是众法之本。道不正,法多邪,邪法泛滥,众生浩劫,个人拼命积蓄再多的钱财也在劫难逃。】
9、信佛不是求佛保佑,而是要践行无我。
信仰佛教,不是一昧的向佛菩萨祈祷平安快乐,而是要去感悟自他原本并不实在,凡事并不固定,需要把路过的事情做得更好。
【信佛,有的是求佛保佑,同时也在修行自我。
佛门既开,且宣示普渡,便有勉力保佑信徒和众生的道义和责任。就像国家政府、政府官吏有保护所有国民正当权益的分内职责——虽然实际上谁也不可能绝对保佑、保护某一个人、某一个机构,甚至有些政府官吏反而仗权欺人、侵害百姓。
如果把佛祖保佑理解为自己毫不作为,坐等泥菩萨救命,那就大错特错了。电影《少林寺》中强调护院武僧。有时候,即便是寺内僧众,也是需要足够的智慧和作为,才能有效保护自己和庙中的佛菩萨。
信佛、修佛并非践行无我,因为众生皆不可能无我。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因为各有其自我,若皆无我,则无众生。
佛法修行,不论在寺庙内外,首先是修行自我,提高自己的修养、功力、功德。若太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损公肥私,便是罪孽。
众生自修,都会影响别人,兼修众生。
众生修行,既有私德,也有公德,私德功德,皆有因果业报。若公德浩荡,则人神敬重,成圣成佛。若作孽太多,则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佛学如海,龙蛇混杂,且有波旬魔法、妖术粉饰,迷惑众生。随缘论理,抛砖引玉,惟愿良知促助般若,兴利避害,利乐众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