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美诗美文汇
“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什么——读《被展示的文化(Culture o

“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什么——读《被展示的文化(Culture o

作者: 听雨馆中客 | 来源:发表于2020-03-09 10:53 被阅读0次

读书笔记和随想。

《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是英国贝拉·迪克斯的著作,讨论了遗产、文化生产、文化旅游等方面问题。总的来说这本书写得还比较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理论问题。没有看完,囫囵吞枣翻了翻基本概念。

在文化建构中,绝对的真实是做不到的,无论怎样都是在遵循某种理念,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和意义来进行阐释。努力使参观者——观众进入文化场景本身,其前提已经是经过选择了的文化。

我总是想到17到18世纪的“中国风”在欧洲国家的流行。他们并非真正要进入、生活在真正的中华文化,而只是把中国文化当做一个可以观赏、可以同自身相比的对象,创造了那种带有自身价值取舍的、幻想式的中国风——中国风情的园林,陶瓷,织绣品、折扇……他们也时常分不清中国与日本的舶来品的区别,常常混为一体。

美国巴尔迪摩美术馆收藏的中国风瓷器,有典型的湖石、园林图案

那个时代出现的对东方文化的展示,形成了所谓东方主义,一种积年累月形成的对东方,尤其是中国的文化的简单粗暴的风格性认识。

在某种意义上,风格,是一个需要警惕的词语。它意味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越过历史的论证过程谈历史结果。

文化旅游景点,普通的城市乡镇,一切努力建构自己的文化的可参观性的地方,都充斥着对自己传统文化的展示,但是这种展示,如果不能基于作为主人而对自身文化的深刻了解,就容易陷入对自己传统文化的陌生化的体验中,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西方社会延续至今的东方主义神话牵着鼻子走——比如被滥用的大红灯笼。我们不了解自身,则遑论向别人展示自身?我们看自己如同陌生人,与陌生人看我们有何区别?

我一直不太能欣赏的来当代艺术,我知道他们要表达理念,但是我一直觉得其中很多作品的理念越过了形象。尽管如此,我很喜欢徐冰的《天书》这个作品,它震撼地传达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似乎熟悉实则陌生的感觉。最近在写一系列关于中国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文章,应该很快就可以写完,到时候会挑有趣的点,聊一聊这些问题。


文化展示不是问题,即使是问题也是这个时代不可避免、不可解的。但是在文化展示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什么,抛弃了什么?我们这样做基于怎样的理念,有怎样的前期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理论上不论谁来成为选择的主体,做出什么选择,都是一种选择。但是我们需要一种指引,这便是职责所在。

大多数人吃的是文化精细粮不是未加工的粗粮,这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如何建构,谁是主导?确实,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导致有时候文化本身反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适合贩卖、适合传播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快餐。这种文化传播是碎片化的,也是扭曲的。

话语权是需要争夺的,我想,在文化生产的大潮中,任何一位对真实的传统文化抱有热忱的人,都应当为文化本身争夺一席之地。

原创文章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什么——读《被展示的文化(Culture o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di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