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时刻都保持敏感。
尤其是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即便是看透了对方的心思或者某种行为,也需装出一副迟钝的样子。
——《人性的,太人性的》
生活中,对于有些人做的不妥之事,即使我们已经看破他的心思,也要把握好分寸,给对方留面子,最好不要点破。在交际中,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
《菜根谭》中说道:“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说的就是凡事留有余地的作用。
魏王的异母兄弟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知名度很高,仰慕他的门客达三千人之多。
一天,信陵君正在宫中和魏王下棋,忽然下人报告说北方国境升起了狼烟,可能有敌人来袭。魏王一听便打算召集群臣共商应敌事宜,而信陵君却不慌不忙地说:“先别着急,或许是邻国君主在打猎,我们的边境哨兵一时看错,误以为敌人来袭,所以升起烟火,以示警戒。”
过了一会儿,又有报告说是邻国君主在打猎。
魏王很惊讶:“你怎么知道这件事情?”信陵君很得意地回答:“我在邻国布有眼线,所以早就知道邻国君王今天会去打猎。”
从此,魏王疏远了信陵君。信陵君渐渐失去了魏王的信赖,晚年沉溺于酒色,终致病死。
一个人知道了别人不知道的事,难免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对于这种旁人不及的优点,我们必须隐藏起来,以免招来祸事。
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事心里明白即可,不一定非得说出来。适时地装一下糊涂,有百益而无一害。因此,即使你能看透对方的内心,也不要点破,更不要胡言乱语,到处宣扬,因为这样很可能会给自己造成生存危机。
有的人,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就连别人避讳的敏感问题,也要穷追不舍地问下去,最后往往是不欢而散。但是如果你能给别人留有一定的余地,在别人不想说的时候就转移话题或者停止追问,这样不但能获得别人的感激,同时也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人与人相处时,给人留下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下余地。有的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喜欢把人逼到死角里,让人没有办法回答,仿佛这样就战胜了别人赢得了胜利一样。其实,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给别人留有余地是宽容的表现,也是维护人际关系必要的手段。
客家有句俗谚:“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这个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人海茫茫也会狭路相逢,你今天得理不饶人,又怎么知道他日会不会与那人相遇呢?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要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尴尬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其中有一些就是因为话说得太绝造成的。凡事多些考虑,留有余地,总能给自己留条后路。这在外交辞令中是见得最多的。不知你是否发现,每个外交部发言人都不会说绝对的话,要么是“可能,也许”,要么是含糊其辞,以便一旦有变故,可以有回旋的余地。
人在犯错时,也许会对自己承认,但如果被人直言不讳地指出来,则往往很难接受,甚至会为维护自尊而展开反击。而如果你只看破,不点破,在你了解了这件事后,还维护了正常的社会关系,没有任何人会受到伤害,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为人处世留余地,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让别人为难,不让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让自己活得潇洒,这就是做人要留有余地的妙处。看清看透是能力,“不点破”是大智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话到嘴边留三分,不要把什么都说破。做人不必太计较,糊涂一点更难得;宽容待人,给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