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师为伴,注定是孤独的,同时也是光荣的,因为欧文·斯通在光荣的深处寻找……寻找一代印象派大师们的艰难艺术求索之旅,找寻与命运、生活、落选、逆境等种种不如意的顽强抗争之精神,矢志不渝坚持艺术理想之感人肺腑的故事,毕沙罗作为一代印象派大师是用一切官能捕捉生活和自然,并以此把他们呈现在纸上,那么欧文·斯通的传记无疑最能体现着一点。
巴黎的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画家说得很对:“每拐一个弯都能见到衣服不同的图景。”
“卡米尔,你的目的是要把整个巴黎画下来吗?” “......不,只是想了解它,有些人是通过自己的耳朵、鼻子、眼睛来了解的,而我是通过手指来了解的。” “我开始明白了,卡米尔,你是要趁生活消失之前用你的速写去抓住它。”
19世纪的法国,在他的笔下,都细致得可以触摸——布隆尼森林、孚日广场、卢森堡公园的街景、塞纳河、圣·日耳曼教堂的贵重装饰、动物园里的奇特、惊人的动物:大象、老虎、斑马,甚至巴黎最穷的人居住的福波·圣马塞尔路、破旧不堪的小胡同、污水池、摇摇欲坠的陋屋、暗淡的油灯、衣衫褴褛、挣扎在饥饿与死亡之间的穷人寻找残羹冷炙和阴沟里的烂菜叶子等等……这些都在毕沙罗的画下复活、呈现,反衬这卡米尔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创造精神,百看不厌,耐人寻味……
艺术成长意味着百倍千倍万倍的付出,拜访柯罗意味着艺术不可能一蹴而就,借鉴模仿创新是艺术台阶的必不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柯罗特别喜欢卡米尔画的蒙马特区的速写,但是他这样评论道:
“毕沙罗,速写就像我们身体里的骨头,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肉,油画就是这样的肉。”
“你必须注意学习调色,要讲究色彩的效果……”
“同样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点出最阴暗的色调,然后渐渐到达最明亮。从最阴暗到最明亮我认为可以有20中明暗度。这样你的画就可以达到层析分明,有条不紊的效果。要永远记住质地。千万不要忽视打动你的第一印象。从天空着手是合乎逻辑的,色赛和润饰能使作品产生魅力。”
与中国的史传文学不同,欧文·斯通的传记小说着眼于传主的家庭、家族、经济、生存状况、人文环境以及艺术化的生命历程;细节化的场景俯拾皆是,入骨入目,真实可感,这是欧文·斯通笔法,艺术化人生和人生的艺术化融为一体,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的传记文学最早可追溯到《战国策》的个别篇章,到《史记·列传》已然形成传统,被后世广泛继承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史学发达且历史久远,形成了史记笔法,人物列传的写法,刻画人物归类——本纪、列传等,栩栩如生,重在描摹精神,传达气质内蕴,反映重大历史事件。
欧文·斯通的传记小说,虚实结合,传神的细节犹如小说笔法,可谓不是小说胜似小说,刻画描摹人物细致入微、毕肖毕现,是为科学之笔法。
“要做到心里有底的唯一办法就是动手干。”《渴望生活:梵高传》、《米开朗基罗传》加之《渴望风流》构成了欧文·斯通的代表三传。童年生活的困窘,一生创作15部传记小说,其作品在欧美各国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其绝笔之作《渴望风流》,再现印象派大师——毕沙罗、莫奈、梵高、马奈、雷诺阿等艺术大家的真实群像。
卡米尔·毕沙罗说道: “如果我必须从新来一遍,我还是要走这条路。” 文森特·梵高这样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在疯与不疯之间,我选择真实。”克劳德·莫奈这样选择:“我不停地作画,是想在失明之前画尽世间万物”。 保罗·塞尚掷地有声地这样宣称:“我欠你的绘画真理,我将在画中告诉你。”
爱德华·马奈发自肺腑地讲到:“没人了解整天遭受侮辱的感受。但是对我来说,简直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表扬了!” “为什么艺术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恶的事已经够多了”,雷诺阿如是说。 “埃德加·德加这样坦白:我恨女人。正因为如此,我才经常画她们。” 保罗·高更说:“要坚强,够坚持,才能承担孤独,才能独立独行”。
难舍巴黎——眼界大开——激情诱惑——爱情奔涌——渴望风流——伟大的心情——悲欢旋涡——困兽犹斗——去意徊徨——焦灼难忍——荣誉的根基——厄运重重——辉煌出现——苹果园之梦
全书 以卡米尔·毕沙罗为主线,贯穿印象派大师的艺术人生——涉及柯罗、莫奈、梵高、马奈、雷诺阿,追踪大师不懈追求的艺术之旅、生动地描述了毕沙罗在画家之路上几十年的坎坷颠簸、和在七十岁高龄的晚年彻底摆脱贫困、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毕沙罗和莫奈、梵高、雷诺瓦、马奈、塞尚以及高更等等众多全世界最顶级的艺术绘画大师生活、创作的情景活生生的展现在眼前。 执着追求自己的艺术化人生道路,可谓励志,可谓传奇,可谓是一本印象派的群像传。
尤为重要的是,欧文·斯通以他独有的笔法,“笔端常带感情”,只为感动而写作的精神,如此逼真的还原一百多年前的印象派大师的群像,作为当下的读者,能够和这些印象派的鼻祖大师们们进行隔空对话、交流,该是何等的荣耀与自豪。
欧文·斯通真正做到了:察日常之诗趣 传大师之风流!
张勇,男,1972年出生于河南南阳市新野县,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宁夏大学,主攻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评论者。20多年中学、大中专教师经历、房地产开发企业、医院、媒体工作经验,现从事企业文化策划、宣传、企业内刊、自媒体矩阵布局,作品多发表于《宁夏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科技创业月刊》、《商情》、《昌吉学院学报》、《香港文艺报》、《安徽文学》、《东莞日报·打工文学》、《宁夏大学校报》、《普州文学》、《六盘山》、《山东商报》、《永平回族》等刊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