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30个俯卧撑。
20个之后,好像整个进度都变快了。
30个俯卧撑居然也是3~4组的事情。
有种“最小分组持续增加”的美。
比如说第1~3天,形成一个最小分组,第4~6天,两个分组,7~9天,第三个分组。
然后第10天,1~3天这一组+1,第11天,4~6天这个组+1,第12天,7~9这个组+1。
以此类推。
现在就是每个组都达到了10。
接下来就是再开个第四组~
目标分解的美~!(喂)
……
正文:
我们从小到大经常会听到一句话:不打无准备的仗。
这句话相当有道理,甚至成为了我最强的挡箭牌。
因为我没有准备,所以任何人叫我做什么事情,我都可以以此为理由不去做。
当然,也不是只有当做借口这种,也有过“因为做足了准备,所以整个流程都很舒服”的情况。
但是越是有这种体验,就越觉得无准备是很糟糕的事情。
自然,备忘录、待办事项这些都是我最好的朋友。
如今来到AI时代,“做准备”更是成为了一种非常简单可以完成的事情。
尤其是自己经常会做培训和策划,都是非常需要“准备”的事情。
甚至事情还没开始,我已经做好了一切预案。
方案一提上去,老板会很放心,我自己做起来也得心应手。
……
总而言之,一切都非常“稳妥”。
一切尽在掌握,这种感觉也很爽。
然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
我常常会想到儿时自己写的文章里的一段思考:
假设我是一个冒险家,我必须做好准备才会去冒险。
然而,既然是去冒险,我怎么知道我的准备是否充足?
因为如果充足,那就一定无惊无险,一切事情都会被预料到。
那么还有什么意思呢?
……
但,比起“有没有意思”,更关键的事情在于,如果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才去做什么事情,那么大概会没什么尝试新鲜事物和挑战自我的自信,也容易抓不住那些转瞬即逝的机会。
毕竟,生命中有很多奇妙的东西,是不期而遇的。
不是每一件事,都有足够的时间给我们思考,或者足够的经验给我们参考的。
尤其是,当我们还是学生,或者准备开拓新事业的时候,这种事情会更多,更密集。
甚至,结婚,生子,千人千面,而且人生很可能只有一次。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