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半天的时间看完《一个人的朝圣》,初听书名,以为是像很多磕长头去西藏的那种人,我有时候看到那种匍伏于地的虔诚,就在猜测那些人三跪九叩时在想什么,有信仰的人和没有信仰的人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一样,后来才知道名字取得非常符合文意。
最初吸引我的是他文字描写得非常形象,哈罗德进餐厅假装忙着研究“请勿吸烟”的样子,当侍应女孩谈论他的出行时周围人侧耳倾听的场景——所有人都静止不动,植物都凝住了气息,等着他回答的情形是——屋子里充满一种令人紧张的沉默,放大了她的声音。
等他成了焦点,每个动作都成了刻意的动作。
有人对他说话的内容的反应:衬衫男瞟了生意人一眼,两人目光相遇,嘴角同时翘起来,咧成一个笑脸,哈罗德情愿自己没去注意,但偏偏又看到了。
跟我们生活中无数场景一模一样,当你说了一句话时,常会非常在意别人的反应。在那些表情中看到不屑或者嗤之以鼻,伤人于无形,我们生活中的自信不就是这样被消磨的吗?
明明就是一段山路,不段日夜交替,作者写出了我们看见的但又不曾看见过风景,我想这大概也是哈罗德为什么要选一条开车走过的路。重塑心灵之旅,一个人的朝圣。
然后回忆的画卷一幕幕展开,娓娓道来又逻辑连贯。
记忆中没有多少和母亲相处快乐的时刻,所以逗笑了母亲他就努力讨好。母亲化妆到一半,他觉得她有一半是妈妈,让我不禁泪目。
母亲抛家弃子,父亲在他16岁时把他赶出家门。并没有过多渲染他的悲伤,但应该算是交待他性格的成因吧!
夫妻相处的日常,父子的隔阂,走不进对方的心里,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在家中是局外人。
我一直疑惑一个三十年未联系的朋友的来信,是什么样的友谊让他跋山涉水。后来才知道与其说那是个可爱的女人,不如说这趟旅程是哈罗德拯救自己的过程,一个勇敢的女人为他背了黑锅,反衬他的懦弱胆小。直面自己的弱点,并原谅自己。这也很重要,我想。
当他舍掉周身的一切上路,这里有种中国的美学——人生需要留白。做最纯粹的事,用开放的心态面对周围的一切,帮助别人和求助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必为此耿耿于怀或者觉得低人一等。
这段旅程妻子陪不了他,同行了一段路的人陪不了他,哪怕他迷惘彷徨,不辩方向的时候,他想补偿儿子,当初应该让他养狗。当他粉饰维尔夫的偷盗行为就是在重复帮戴维掩饰吸毒行为,透过凯特和莫琳的口,我知道他的方法不一定正确,但是不能随意指责他的行为,原来做父亲这件事,他也是努力过。
旅途中形形色色的人可谓是世间百态,不要随意评价别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本书读来感觉处处是生活,是哲学。
经历了风雨曲折,奎妮并没有我们想像中那种变好,所谓的大团圆结局,在外人看来形状凄惨。但是她等着他的到来,等着他完成自己的朝圣。教他原谅自己,因为她很久以前就理解他了,学会放过自己。
原谅自己,原谅不那么好的自己,自己的懦弱胆小,自己没有勇气的时刻,因为除了那些,生命中还有那么美好和绚烂的时候,肆意舞蹈,勇敢追爱的人也是你。
所以最后和莫琳在海边大笑,回到最初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