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育名人谈“教育”

教育名人谈“教育”

作者: 付军丽 | 来源:发表于2020-03-09 07:00 被阅读0次

“教学相长!”

“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

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斯霞老师说:“现在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不少。一是讲的多,读的少。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十分重视朗读。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些词语是很难讲清楚的,要靠朗读去意会。我曾教过一篇写秋天的课文。课文最后一句话是:‘一阵风吹来,好不凉爽啊!’这句话怎么讲?怎么又‘好’又‘不’?对二年级的小孩子来讲,是说不清楚的。怎么办?朗读。朗读好了,就行了。第二,现在字词训练花样太多,有些字词训练没什么意义,白白耗费了学生的精力和时间。”


霍懋征老师说:“每篇课文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感悟它,通过读去品味它。语文教学一定要有整体观念。有人搬西方的那一套方法,喜欢条分缕析,把一篇好端端的课文分割成一块块的,让学生去看。看看这一块写的什么,那一块写的什么;这一块怎么怎么好,那一块怎么怎么好。其实,一分开,哪一块也不好。就像把一个精致的花瓶打碎了,把一块块碎片拿给学生看。——那能好看吗?我不是说不要分析,但千万不能烦琐。学习汉语不能这样。就像你教的《狐假虎威》,学生读的有声有色,精彩的地方背下来了,就很好了嘛!在读的过程中,你不就点拨了几个词语吗?像什么‘窜’啦、‘扯’啦,还有‘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啦,等等,这就够了。不要机械释义、说教。要把字形和字义结合起来,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记忆、理解。”

季羡林在《精神的田园——“东方之子”学人访谈录》中说:“人类共同创造了两个大的文化体系,一个东方一个西方再没有第3个西方就是分析的东方是综合分析处理论,综合出技术。”


朱作仁教授说:“阅读教学不能一问到底,应当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从事读、写的实践活动。学语文就是为了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四者又以读写为主。没有主次就没有辩证法。有些农村干部没有文化,但照样说得呱呱叫,你能说他语文能力强?我看不能。衡量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的高低,主要看读、写能力,特别是写的能力。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规律,是实践证明了的真理。”

朱作仁教授对词语教学的论述:“词语教学不要孤立的进行。要在读中理解、记忆,不要记定义。我多次说过,80%以上的汉语词汇只可意会。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调查:我请10名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先解释‘眺望’,结果,70%的人解释的不准确;我再要求他们用这个词语造个句子,结果100%的人造的句子都很好。能意会,能会用就行了。千万不要把小孩子教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名人谈“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my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