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要通过此环节对所学的知识温习巩固、查漏补缺,从而把零散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让暂时性记忆成为永久性记忆,机械性记忆变为理解性记忆,把知识内化,为我所用。为更好的达到复习课的目标,要注意“三化”:归纳整合复习内容,使知识系统条理化;采用多种复习形式,让复习形式多样化;精心设计引领语,让复习指令清晰化。
一、归纳整合复习内容,使知识系统条理化。
对于复习内容的确定,绝对不能只把之前讲授的内容重新“加热”一遍,而是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系统归纳整合本学期的学习内容。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整合教材,打破原有的教学顺序,把有相同点或者有关联的章节综合在一起,找出潜藏在零散知识背后的纽带,搭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形成一张清晰的知识网络图,让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二、采用多种复习形式,让复习形式多样化
复习环节时间短,任务重,很多教师一着急,就把需要掌握的东西归纳好,往学生面前一放,“你们背这些就行了”。其实,这样的做法剥夺了学生的参与权和发现权,学生理所当然没有主动性。复习课上,教师不能采用自己总结好“端着喂给学生吃”的方式,也不能采取“放羊式”的复习方式。教师要把复习的权利还给学生,通过组织种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以便了解学生最真实的学习状况,进行相机点拨,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
三、精心设计引领语,让复习指令清晰化
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并不否定教师的引领作用,复习课中,教师的引领一定要清晰化。
司机开车,不仅要明确目的地,而且要清楚行车路线。学生的复习也是这样,他们不仅要知道复习课的内容和目标,而且要明白达到既定目标的复习途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清晰的引领。
做到以上“三化”,复习课就不仅能起到温习旧知的作用,而且还能起到归纳提高的作用,这才是复习课的真正意义所在。
一点收获:复习要做到三点,归纳整合复习内容,使知识系统条理化;采用多种复习形式,让复习形式多样化;精心设计引领语,让复习指令清晰化。改变以前“热剩饭”的做法,在复习中学会总结,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