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开篇第一课《草原》,今天讲完了。这一课我不知道讲过几遍,但每次讲都不一样。
因为是刚开学,学生不在状态,连读都不想读。再美的文字,不读是不会感受到的。
第一遍读,(站起来读)。读完之后,我问大家:“你想说什么?”全班鸦雀无声。沉默了一会儿,李硕说:“我读到了草原景色美。”李晨说:“蒙古族人很热情。”
学生提醒了我,就从“景美”“人热情”这两个处入手。
景:读完第一段(当然变着花样读了很多遍)如果让你朗诵,选其中一句,你会读哪一句?有学生读到了这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并不好理解,依然是变着法儿读,理解“柔美”“勾勒”“渲染”“中国画”。借助简笔画,草原图,帮学生理解美术术语。
眼见美景,引导学生有什么心情,感受,动作。我首先说,我会摆拍,会唱歌;有学生说,我会打滚;有学生说,我会捧起水来喝。......同学们脑子动了,思绪进入了美景。紧接着,我追问:老舍会有什么想法呢?同学们马上读了起来:惊叹,舒服,久立,四望,吟诗。那牛马呢?静立,回味。
好!同学们,面对满校园的葵花,你有什么想法,陌生人有什么想法,蜜蜂有什么想法......,从多角度想开去,就把文章写详细了,这就是本单元的训练目标。
第二课时抓住“人”,问:大家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蒙古族人的热情?学生比刚才积极了。有学生找到:
“忽然,像一阵风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变着花样读这两句,看同学们有什么发现。(不过读时,发现了许多问题,声音低,吐字不清,不准,没有力气,更谈不上感情读,这需要老师在这里加强引导,万万不能图快,忽视这些基本功和学习习惯的训练,把训练落在每一堂课上,日久天长,学生的阅读就提高了。”
同学们的发现:有两个比喻句。对,这两个比喻句写出了什么?“像一阵风似的”写出了蒙古人跑得特别快,形象地写出了心情迫不及待想见到远来的客人。“像一条彩虹”写出了蒙古族人穿得很鲜艳。
好,欣赏得不错,从“远迎”“盛装”写出来主人的热情。
那么,主人的热情还在哪里呢?
下面变得越来越活跃,“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敬酒,唱民歌,跳舞.....”
蒙古族人热情好客,汉族人不怕路途遥远去访问,为他们送关怀和帮助。大家的心紧紧地拥在一起,作者用了两句诗升华了蒙汉之间的感情,大家齐读: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课文欣赏完了,大家闭目回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从不同角度去整理,从内容到写作方法,从老师讲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都可以。(略)
板书:
景
草原 美
人 热情(远迎,盛装,款
待,表演)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2020年9月5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