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专业课的第二天,我作为我自己,作为学习者,作为助教三个身份同时学习,到现在我自己感觉已经收获的盆满锅满,内在的幸福满足感推动我强烈的分享欲望,所以找个特别独处的时间和大家分享。
首先,从专业方面的学习。
第一,第一天讲萨提亚的治疗理念一个上午讲了三条。仅仅只是这三条,老师都是用了非常丰富的个案来呈现,没有任何一句说教,真是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人都在老师的案例里找到了自己,虽然听起来像是老师在讲故事,200多个学员却感觉是被做了一上午的个案,听得泪流满面。
以前听老师讲这三句话,我就当着是三句话,这次听老师讲,却发现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随时体现着萨提亚的五大元素,比如系统性:改变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内在的改变也是有可能的。老师在运用案例的时候让我们发现我们既有外在的系统,又有内在的系统,而内在的系统和外在的系统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所以无论从哪里开始改变,都是可以的,只是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充满可能。为什么内在的改变充满可能呢?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足以应对一切发生的资源,包括内在资源和外在资源,这又是一个系统。为什么说外在的改变是有限的呢?因为父母都是在尽他们所能地爱我们。这三句话是一个逻辑系统,更是一个人的成长系统,这是一个套餐,无论从哪里进入都是可以的!比如体验性:用同学宗清的话说,光是老师的声音都足够有体验性,更加不用说老师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就像我的组员反馈说:这样的话我听别人说过,这样的道理也有人跟我讲过,可是我从来没有这样被触动过,我从来没有人讲的这样透彻过。或者像我们助教们分享时说:为什么每次学习之后,都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可是再来听老师的课,发现老师教的又是新的,我们又像一个新学生一样重新学过。
第二,关于老师课程设置,这次老师讲完萨提亚的治疗理念后就直接让助教在小组做个案。老师这样做,我首先感受到的是老师对我们助教的信任,瞬间让我这个第一次做专业课助教的菜鸟晃动的冰山踏踏实实地立在那里了。我问我自己,老师这样做,代表了什么呢?答案是信任,信任我们是可以做到的。做完个案后,在我们助教反馈的时候,发现老师除了信任还有接纳,深深的接纳。无论我们做的如何,她都是始终接纳的,无论做的如何,她都是可以看见已经做到的部分,而同时又教导我们可以怎么做,然后第二天下午又在台上做给我们看。而且通过个案,小组的凝聚力瞬间提高,在个案中他们忽然就成了共同成长彼此支持又可以看见他人贡献和进步的伙伴。而且,这样在没有任何理论的输入之前,就这样扎入个案里,学员才会有更多的体验,用自己的身心完完全全地体验,而不是用头脑去分析自己,分析父母,分析他人,尤其是在这个越来越多专业人士参与的大课堂里真是再适合不过了,当第二天老师再拿原生家庭图出来带着大家去看,去学习的时候,大家恍然大悟,就在这个恍然大悟里,新的觉察和发现就迅速进入了我们的身体,成为了我们生命里一个新的部分。这就是一个我体验过这是什么,我知道是怎么来的,现在我将要去到哪里,可以做什么样的改变过程,林老师不仅是在个案里这样做,在整个课程的结构里也是和个案的进程是一致的,充满体验性而又完整的!学员吸收起来也是轻松不费力,即使不懂理论,也是可以改变的。
第三,关于学习原生家庭图。如何去看一张原生家庭图呢?首先看什么?如何看关系线?形容词背后的故事是什么?都是讲的非常细致而深入,把我们经常好奇惊叹林老师是怎么看原生家庭图的过程,就像教武术的教练一般把每一个动作逐步分解,让我们得以看见林老师的无招胜有招的神奇是怎样一步一步做到的。比如,关系线恶劣,恶劣到什么程度?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发生了什么?夫妻关系对案主的影响是什么?父子/女关系线的影响呢?母子/女关系的影响呢?对案主未来在亲密关系中会带来什么影响?对亲子关系会带来什么影响?整个讲解真是可以做“关系”影响的数据库,不仅如此,林老师在这个部分还带着大家去看关系线里一个家庭的冰山,一个家庭的渴望,让我们既在家庭结构上的系统看到对案主的影响,同时通过关系线看到家庭关系系统影响到案主内在系统的渴望,这样做个案的时候,就可以比较快速地了解案主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可以带着爱和接纳,跳进他的冰山直达渴望进行转化。
关于形容词,关注第一个形容词。这通常是最重要最有故事的形容词。从爸爸的形容词里看责任感,从妈妈的形容词里看情绪是否稳定。从家庭中共同的形容词里看价值观。而这个部分都是影响了现在的我以及我现在的关系。
关于年龄,这个年龄的人通常经历的是什么?爸爸妈妈是否经历文革,案主是否独生子女经历计划生育?等等,把一致性沟通中需要看到的情境带进来,让我们不仅看到原生家庭影响了我们未满足的期待,又看到了父母的有限在那个年代尽其所能,瞬间把萨提亚的治疗理念带进来,又为个案最后的一致性沟通做了非常好的铺垫和准备,这也是我们在做个案时需要先看到,然后带案主去看到和体验的历程,如此,最后的一致性沟通就水到渠成。
第四,关于个案中的学习。
第一个学习是,老师做第一个个案总结时,问案主他和爸爸有什么不同,而这个不同是案主觉得是好的。这个提问瞬间提升了案主的自我价值感。然后又问案主有什么和爸爸是相同的,瞬间把父子两个人深深地连接起来,体验到那种骨肉相连,血溶于水的感觉,而这正是案主的治疗目标,是他未满足的渴望,不仅如此,还提升了案主父亲的自我价值,满足了案主的期待:爸爸可以过的快乐。我们一直在模仿林老师提升案主自我价值感的问话,却忘了案主最初的治疗目标,满足连接亲密的渴望,怎么去和一个人连接呢?当然是林老师讲的沟通层次中的法宝: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就会想方设法去找共同点。而林老师就是这样把沟通层次中关系的秘诀直接做在了案主身上,连接就像花开一样自然,案主的五朵金花啪地一声就哗哗哗地开了……
第二个个案学习是一致性沟通的示范。听过林老师讲过好多次一致性沟通,也见过老师示范过好多次一致性沟通,但是,今天,才发现,原来一致性沟通在个案中还是可以这样用的!原来不只是表达真实的自己,照顾他人和情境,原来那个真实的自己的部分也是可以选择的。正如老师所说:埋在心里多年的话是真的,埋怨和指责也是真的。但这对关系的改变是没有用的,(只会引发对方的内疚,可能就会解释或者指责),所以,我们可不可以先表达我们心里最想表达,最渴望,对我们最重要的?比如对方对我很重要,我非常渴望得到,这对我是会有帮助的。而不是表达你对我做的不好的让我不舒服的。原来一致性沟通中关于真实的自己的部分可以是这样的:我的不舒服是真的,我的渴望也是真的,只是我们选择表达什么比较可能改变关系或者满足自己的期待?这又充分地体验出萨提亚的五大元素:正面导向,聚焦改变。
第三个个案学习。这也是我们助教一起分享讨论时,觉得最震撼最打动的一个个案。真的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陪伴,什么叫做看见,什么叫做接纳,以及整个过程中老师整个人的力量和慈悲:当你想要努力改变的时候,我陪着你一起努力!当你努力之后还是失败的时候,我看见了你每一次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因为每一次努力都是案主在为自己的渴望负责!而当案主最后放弃的时候,老师是接纳的,案主如此真实的呈现,老师就这样如呼吸一般自然地无条件的接纳!什么叫着无条件的接纳?就是当你不能满足我的期待(全场200多学员都期待案主做到,更期待林老师可以带案主做到)时,我依然接纳你,林老师不仅接纳案主自己不能达到自己的期待,同时也接纳学员们对林老师不能达到自己的期待的接纳,时刻以案主为中心,以人为本,而不是把个案做的让观众觉得漂亮。最后由黄达扮演爸爸的角色说出:“你不接纳我,我也是接纳你的。”把整个个案推向了高潮,成为了“接纳”的完美典范。而事后黄达说他会有那种感觉,完完全全是林老师在请他闭上眼睛时感受到的,那句话是来自肺腑的脱口而出。正如我们助教讨论时,顺财总结说:想改变是真的,现在做不到也是真的。我想接纳,但是此时此刻做不到,这也是真的。而林老师做的就是无论如何,我都接纳你,也许你下一秒,也许你明天,也许你一个月以后可以做到,但是此时此刻即使你做不到,我也是相信你已经尽你所能去做到最好了。
其次,关于我个人的成长。
其中,最触动到我的是关于酗酒的部分。老师说据美国研究做了一份调查报告,爸爸酗酒是如何影响一个女儿的婚姻的。酒喝多了就会有酒毒让人成瘾,而这是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状态,所以久而久之变得越来越弱,而妻子便不得不变的越来越强。女儿看到妈妈对家庭的承担和付出,就会去支持妈妈,因为妈妈付出多一定是不快乐的。但是作为一个女儿,她心里是爱爸爸的,会去想拯救他。而这当然是不会成功的。于是,她就会在婚姻里去拯救丈夫,据调查其中2/3的女儿会被酗酒的人吸引,然后试图拯救他?这次会成功吗?十之八九是不会成功的。如果万一,即使成功的话,这段婚姻也会是危险的,失败的,因为没有丈夫会爱一个拯救者。然后,那去拯救孩子吗?让我们的孩子再来复制我们的模式?多么让人绝望的看见。索性,我们人类有绝望这种情绪,可以让我们悬崖勒马。如果这是我的关系状态和家庭模式,我可以做的是什么?我可以做一些什么和以前不一样的改变?让我不再复制这个模式?让我的孩子拥有另一种可能?这是让我深深去思考的。
第二个成长的部分,就是当老师在做第一个个案总结的时候,老师问你和父亲有什么不同,而你认为这是好的?我忽然间就感觉眼前一亮。以前我只看到我妈妈和我外婆不一样,而又是好的部分。让我对我妈妈有了更多的接纳和肯定,让我们重新连接起来。但是当我问我和我妈妈有什么不一样的时候,我以前是答不出来的。但是就在今天老师的这个问话时,我突然看到两个人,一个是我妈妈的小时候,她发誓她要和她的母亲不一样。一个是我的小时候,小小的我在内心发誓绝不和我妈妈一样的三件事:一不和自己的孩子分隔两地,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二不用自己的期待控制自己的孩子,没有满足期待时就打孩子;三爱自己允许自己有情绪看见自己价值。我跟随着老师的问话,我问我自己我做到了吗?曾经那个小小的自己发誓要和妈妈不一样的地方,今天的我做到了吗?是的,我做到了。我瞬间感觉特别温暖和喜悦,我做到了,我谢谢小时候的自己,也谢谢今天的自己,在妈妈很了不起,我,也是了不起的,把曾经在妈妈那边影响到的价值感的话啪地一下就盛开了。当老师问和爸爸相同的部分时,我的内在继续跟着老师的问话往前走,觉得和妈妈的关系终于完完全全地通了,我和我自己重新整合了,可以走向完整。
整个两天的学习,无论是从咨询师角度的学习,还是我的个人成长而言,老师的课在架构上丰富而完整,从技术上又细致入微,而且老师是用她整个人来呈现什么是萨提亚模式,所以,林老师的萨提亚模式专业课叫林文采萨提亚模式专业课再准确不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