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诗经》三

读《诗经》三

作者: PING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18-09-27 23:02 被阅读0次

原创:PING      2018年9月27日

第三首 《十亩之间》(魏风)

对我来说,读古诗词的最大魅力,是在那些古老诗句中,能发现遥远过去那曾经真实的生动。古老的也是神秘的。

先读原文: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图片来自网络

“闲闲”,宽闲从容的样子;“泄泄”,人多的样子。“桑者”是采桑的人;“逝”是返回家,不是现在的去世或丢失、失去的意思。

“这是一首采桑女子唱的歌。诗中描绘了春日桑林间,采桑女子在辛勤劳动之后轻松悠闲结伴归家的情景。”——摘自王秀梅《中华经典藏书-诗经》译注。

内容很简单,译注者一句话就说清楚了。所以,我来说点别的。

一、叠字的美。

这首诗里的两个叠字很耐读:闲闲、泄泄。初看这俩词儿似乎没什么特别,很普通的形容词,但是当你顺着句式反复赏读时,就会发现这叠起来的读音里,有很多让人联想的成分,你似乎看到了人物的体态、动作、情绪甚至美貌,能想象姑娘们走出桑林时的欢快和愉悦,妙妙的和谐和生动。

二、魏国

我们先看看战国时魏国的地理位置。

图片来自网络

“魏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亦称梁国。”——来自网络。

这段文字里出现两个地名:安邑和大梁,都曾经是魏国都城。

三、会不会是大梁的桑林?

其实,我很愿意相信这“十亩”桑林生长在两千多年前的大梁,原因很简单,因为大梁就是开封,开封是我家呀。我喜欢“沧海桑田”里桑田的意境,这里是真实的桑田。

但是,翻看历史发现,魏国是后来迁都到大梁的,时间是公元前364年,这首诗是迁都前写的还是迁都后写的?诗中描绘的“桑田”究竟是在安邑还是在大梁?或者两处都有?诗中无法考究。

但是,我小的时候,在开封周边确实见过零星的桑树,只是不知道它们和远古的植桑养蚕有没有关系,但是可能性还是有的吧。我愿意想象曾经的大梁像今天的江南一样气候湿润,遍地桑麻。

四、会不会是大邑的桑林?

秦岭作为天然屏障,阻隔了夏季南来的季风和冬季欧亚大陆南下的寒冷空气,所以秦岭南侧常年温暖湿润。据说,桑树就喜欢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以,地处山西南部、秦岭东南的安邑会不会才是“十亩之间”的真正诞生地呢?我觉得可能性更大。

以上纯属猜想,缺乏考证。

桑林、夕阳、有说有笑的姑娘……一转眼,那些闲闲的、泄泄的美好已经消失了两千多年。

生命无限轮回,沧海又桑田,无法驾驭,一声叹息。

时间太晚,写得仓促,缺乏推敲,见谅!

相关文章

  • 读《诗经》三

    原创:PING 2018年9月27日 第三首 《十亩之间》(魏风) 对我来说,读古诗词的最大魅力,是在那些古老...

  • 读《诗经》(三)

    国风 召南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最近关注了一个《诗经》共读官方帐号,读《诗经...

  • 武圣关羽

    女读《诗经》,男读《春秋》。 读《诗经》而知情,读《春秋》而知义。 情有节,女子所以存命尽责而义无反顾。 义当先,...

  • 卫风三分之邶风(故国草木深)

    诗经有周南,召南之墙,不能推倒读周南、召南也只能是面壁而立;诗经也有卫风三分之迷,不能破迷底读卫风三分,也只能是身...

  • 2020-01-29闺女在生活中对经典的应用

    日期:2020.01.29 星期三 闺女:三周十一 【亲子共读】《易经》系辞下传1-3、《诗经》201-204,《...

  • 读经感恩日志。

    5天 2018年10月17,星期三 读经人:瑜昊妈,瑜宝,昊宝 读经内容:瑜读《诗经》大雅颂 《诗经文王》—2 文...

  • 每天读《诗经》之三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 通:置)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

  • 现在读《诗经》有什么用?这里有个你想不到的回答

    有朋友问:现在读《诗经》有什么用? 没用。 不仅读《诗经》没用,读《唐诗三百首》也没有用,读《飞鸟集》也没用,读《...

  • 可以一读之诗经译注之引言

    可以一读之诗经译注之引言 【原文】 引 言 《诗经》是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诗经》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biy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