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记得什么开始对杭州生出执念的了,但肯定在上大学以前,因为我曾对复读班的同学吹过牛皮:以后老了,死了,就是埋也要埋在杭州。
说起杭州,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西湖。那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那传颂千年的白蛇传说,那醉人心脾的苏堤美景,曾让多少人心向往之、流连忘返。我自然也不例外,到现在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去过多少次西湖了。我只记得,她春夏秋冬的模样我都见过。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也一定要多去几次,一定不会后悔。
也许是西湖的名头实在是太响了,以至于很多人只把目光盯在了西湖本身,以至于忽略了西湖周边那本不应被忽略的美景。
第一次知道茅家埠应该是在一篇旅行攻略里,那时我刚到杭州,内心充满了躁动,到处搜罗那些我没去过的景点。很快,我就被一张照片吸引了,照片上是一座桥。

桥体的结构、两边的树木、桥身和水面倒影融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对称美感,实在是太对我这个处女座的胃口了。只是当时是冬天,万物凋零,我很担心那个时节过去会不会让人失望。
那时候工作很忙,而且从我所在的临安锦南新城到茅家埠别提多费劲了,虽然都属于杭州,但却需要先坐半个小时的公交到汽车站,再坐一个小时的大巴到黄龙,然后步行三里路到松木场公交站,坐上103路公交车到黄泥岭,然后走过去,单趟就得两个小时。这诸多因素加在一起,最终使得我把这事先放了放。
时间很快到了元旦,恰逢天公作美,下了整整一夜的雪。我本想去看看那惊艳世间的雪后西湖,但结果你应该也能猜到,断桥只见人头不见雪。
我很失望,又不甘心白来一趟,便转念去了茅家埠。
茅家埠离苏堤很近,经玉带桥过曲院风荷再往南走一小段路就到了。

相比于西湖岸边,茅家埠实在是安静了太多太多。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嘈杂的吵闹声,偶尔遇到的零散游客也大多轻声细语。一幅幅由木桥、青石板、柔情水域和碧色山峦构成的山水画卷在这里展开,任你静静欣赏。
西湖的水由多条小溪汇聚而成,茅家埠亦是如此。有溪必有桥,但聪明的人们没有一味地建造木桥或石桥,而是用石头搭了一座便桥,溪水从石缝间流过形成了一个个小瀑布,实在是美不胜收。

说到桥,茅家埠里有一座桥是绕不开的。那便是本文第一张照片里的那座桥了。这座桥也算是网红桥了,不知有多少网红、摄影师、汉服爱好者曾在此留念。她不是横跨于小溪上,而是连接了湖心岛与岸边。一开始走过这座桥时我还没发现她就是我的目标,只当是座普通的木桥而已,直到我无意间走到了那张照片的取景处,才猛然发现原来她就在我的眼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正值深冬时节,桥两边树木的叶子早已落尽,但她的景色依然让我惊艳,处女座的我对于对称美的追求得到了完美满足。

冬季的白天时间很短,没有多少钱而又抠抠搜搜的我不愿在市区留宿,便匆匆离去。直到春天,我才有机会再去一睹茅家埠芳容。


声明: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烦请尊重本人的写作成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