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的孩子正经历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青春期。青少年对事物的感受比幼儿或成人更深刻、更全面。他们冲动地展露情绪时,懂得“这不太好”或“别那样做”的能力还没跟上。有些人学会掌控冲动的时间点比较晚,但这不表示他们永远不会在行动之前就预想可能的结果。
就像幼儿逐渐发现自主性的阶段一样,青少年需要爱,再加上界限及父母的乐观,才能学会掌控情绪与冲动。身为家长,其任务是为孩子提供一个界限,一个解决方案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不要为此小题大做。
找出孩子的出格行为想要传达什么信息,接着解决问题,再进行头脑风暴,这个三步骤的计划不是处理孩子麻烦行为的唯一方法。每个家庭都可以寻找自己的方式,并采用自己的方法来修复裂痕。切记,不要否认孩子对你的感受。
身为成年人,我们不像孩子进化及发展得那么快。青少年在家庭之外塑造自己的身份,发展新的身份标记来帮他融入新的圈子时,可能会让你感到陌生。青少年的大脑有时像未驯服的野生动物一样猛烈。身为家长,有时会觉得很难理解这个时期的孩子,但是请继续努力,保持乐观:孩子的额叶发育会赶上情绪的。
青少年出现反社会行为,打破平常给人的乖巧印象时,家长常有的反应是:“孩子交到坏朋友了。”那个群体里每个孩子的家长可能都这么说。对别的家长来说,你的孩子正是他们眼中那个“坏朋友”。这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这样做过。我们不愿承认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都该为发生的事情负责,而是把过错归咎于他人,把自己视为无辜的受害者。问题不在于“坏孩子”的影响,而是同龄人的压力难以抗拒。你可以想想你十几岁的时候因同龄人压力做了什么。
儿童和青少年会试探性地做一些事情,那很正常,但你不见得能接受那些事情。你可以让孩子知道你的感受:“你……的时候,我很生气。”“你……的时候,我很害怕。”“你……令我心烦。”但不要错过分享正面感受的机会。“你……的时候,我很自豪。”“你……的时候,我很佩服。”“你……的时候,我实在太爱你了。”等等。
只要不把孩子的感受视为胡闹,只要你能倾听,不做评判,只要你能确认孩子的体验,你就更有可能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随着你们双方年龄的增长,孩子更有可能持续向你倾诉。这使孩子和你在设定界限方面变得更容易、更自然。
记住这个简单的经验法则也有帮助:界定你自己和你的感受,而不是界定孩子。所以,与其说“你还太小,不能去酒吧”,不如说“我还没准备好让你去酒吧”。
无论孩子的年纪多大,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倾听他的心声很重要。不要在陪伴孩子时,双方各自盯着不同的手机屏幕,或各自沉浸在不同的世界,只是共享一个空间。我们需要确保我们除了与孩子一起生活以外,心也彼此相连。
沟通渠道畅通时,就比较容易和孩子谈一些更复杂、更微妙的议题,例如性爱、毒品、霸凌、友谊、色情、网络世界。你可以得知孩子和年轻一代是如何看待这些议题的,和孩子可以分享你对这些议题的感受和看法,以及过程中的每个变化。如果你不愿意被孩子的意见与感受所影响,他也不太可能接受你的影响和睿智建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