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嫂上有老下有小,儿子结婚六年了,儿媳给生了一个大孙子,老公对她虽没有千般宠爱,在农村大男子做主的环境里,王大嫂却连自家菜地在哪都不知道,享受着自家男人的呵护一直到现在。村里的人,尤其是已婚妇女特别羡慕,给自家姑娘找男人,都以王大哥做榜样。
年轻时别人家的婆娘,鸡叫了就要摸黑做饭喂猪,忙完早晨还要到生产队干活,喂孩子,队里的活,家里的肥猪,团团转可以说是农村媳妇的全部日常生活。她却睡觉睡到自然醒,猪,婆婆喂着,有了孩子婆婆带着,她只是到生产队里干活,回到家饭菜婆婆早做好,吃就行,啥事不用操心。
农闲时王大嫂除了看孩子,其它的都不用做,孩子的棉衣棉裤也是婆婆给做,谁让她摊上一个好婆婆呢。
婆婆的体谅帮助,加上老公的细心体贴,仍是把王大嫂养得娇气起来。王大嫂掉在福堆里,村里人都这么说,连她娘家嫂子姐妹也这么说。村里与她一般年纪大的女人更是羡慕地不得了。
自从儿子结婚有了媳妇,王大嫂觉得自己顺溜的生活一下子不痛快了。觉得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她这个娘。
跟儿子媳妇第一个年就过的不愉快。
“如今的小年轻人一点眼色也没有,我在忙着准备过年的菜饭,她老实的坐着玩手机看电视。”王大嫂跟婆婆抱怨,九十多岁的婆婆像个菩萨,慈眉善目,嘴里嚼着儿媳给买的点心,松软可口,真好吃,老人很满足。
“这样子可不行,她得回家来做饭,一年只有过年过十五才回家,哪能干坐着吃闲饭呢?”王大嫂继续抱怨,心里的委屈莫名奇妙。
一想到儿子在亲家家里的时间比在自家长,她就有种莫名的委屈。
“小辉的工作单位不是离他丈母娘家近嘛!”,开始老婆婆开导着她,后来只是做听众不再说一句话,反正说了也白说,她这大媳妇跟孙媳妇较劲儿呢,那孩子不错的女娃娃。抽屉里还有孩子们买的拼图卡呢,老人想到此就笑眯眯地。
王大嫂只是对婆婆抱怨儿媳的不是,跟外人是只字不提,王大嫂是聪明的,村里屁大点事都会传播老远。不说别人不明白,这样她仍然是别人眼里的幸福女人,村里的女人老是矮她一头,这点自信她还是有的。
不过她不说不代表别人不知道,有时她的妯娌和她一起在婆婆跟前,聊着天说着说着顺了嘴,啥活都吐噜出来,她妯娌也就顺便知道了,妯娌知道了三转两歪,村里多数人也就知道了。
“他们在外工作那么累,回到家就要好好玩,我的儿媳回来就什么都不做,吃现成的。她想做我还不让呢。你啊,就是让大哥给惯的。”弟媳妇羡慕地调侃着,想为侄媳妇说话。
哼,才不惯着这个坏毛病!王大嫂与弟媳话不投机,不再言语,心里盘算,八月十五开始要养成媳妇做饭炒菜的习惯。
都做婆婆了,还要累死累活地为她们忙活,一边去吧,没那闲工夫!王大嫂忿忿的想。
每日做了可口的饭菜,继续给在小叔子家的日子越过婆婆送,婆婆临到自己家住,省了她到几个大姑妯娌家找婆婆聊天说提及话。内心里她是不愿婆婆来回的轮流住,永远在她家住得了。但是婆婆不同意,几个儿女也愿意轮着伺候。
儿媳在家过得第一个团圆节,全家的气氛也是第一次弄僵。儿媳回家一看婆婆什么菜都没有准备,傻眼了。
单位的其他姐妹都是回到家就吃做好的饭菜,只有她要去买菜做饭,她搞不懂,婆婆一上午就揉了一块饺子面吗?
年轻的媳妇暗地里扭了老公的腰一把,转身离开发动车,全不理会老公嗷嗷叫唤声和婆婆的埋怨。到超市买了一些现成的熟菜凑合着过了一个节日。
过节,王大嫂给出一个以后就这么做的样子。这下在村里又是一个新鲜事,她是村里第一个婆婆不忙活过节的饭菜等儿媳妇回家做的人。
年轻的媳妇心里有了怨气跟王大嫂的关系直线下降,尤其是生了孩子,王大嫂称自己身体弱,有老人要伺候,不能看护小孩子,亲家母看护大了孙子,婆媳俩的关系直降到冰点。
结果就是,王大嫂只能在春节和中秋两个节日看到自己的孙子儿子,这让她羡慕起有女儿的人家来,“还是生女儿好啊,结了婚多了一个儿子,生儿子的就是给人家养的。”她这样对老婆婆说。
老人吃着糕点不言语,心里也是思念着小曾孙,没办法,这个儿媳让她和儿子惯坏了,一点委屈都不接受,连自己的儿媳丢给推得远远的,老了可怎么办呢?老人开始提儿子担心,担心儿子老了,没有人端饭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