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孩子从小的生活中总是少不了这么一个人的存在——“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在比较和被比较中生活,我们也总是在知情和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别人茶余饭后闲聊中的话题,小时候充斥在耳边的是谁家的孩子考试得了一百分,长大点是谁家的孩子考了学年第一,参加了什么比赛,拿了什么奖,再大点是看谁家的孩子考了哪个哪个名牌大学,甚至到了毕业,饭桌上讨论的还是谁家的孩子进了国企,央企,谁家的孩子月薪多少,谁家的孩子买房了……
“别人家的孩子”就像是一个扯也扯不掉的影子,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好像总有“他”来插一脚。我们从小活在和“别人家的孩子”的对比中,“别人家的孩子”也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而这个竞争对手最可怕的是我们好像怎么也超越不了。我们每一次向着爸妈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努力,努力的让自己变好变优秀,希望能够从父母的口中听到对自己的表扬的时候,父母好像总是可以随口说出一个又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就这样“别人家的孩子”一直是比自己更好,一个无法超越的存在。

但是身为父母的你,可曾看到孩子一次次的努力,可曾看到孩子眼中渴望得到表扬的带着希望的光,可曾看到在你一次又一次夸奖“别人家孩子”贬低你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他垂下的头颅和眼中的暗淡与伤心。
曾经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A,她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县城,成绩说不上十分优秀,但是考进了211大学。在一次饭桌上,女孩说她以后不想回到家里这个县城,想去外面城市闯一闯,但是女孩遭到了父亲强烈的反对。父亲说 “你以为大城市那么好呆,闯什么闯,最后还不是要回来,你看XX家还有XX家孩子出去工作,公司倒闭的,被开除的,不都回来了,你以为你能像XX家孩子一样能在上海找个好工作,你连自己几斤几两都不知道了。”女孩听到父亲的说辞之后,在饭桌上哭着说“你凭什么说我不行,为什么你身为父亲只会说自己的女儿不行,为什么我连试都没有试过你就说我不行?”
是啊,凭什么呢?身为父亲,生养自己的孩子二十余年,为什么连最基本的信任和支持都不愿意给自己的孩子呢?有人说只有父母才会是这个世界上无条件爱儿女的人,我想问难道父母不也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应该无条件相信和支持自己的儿女的人吗?
故事中的父亲,前后举了两次 “别人家的孩子”的例子,但是却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能是那个失败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永远无法成为那个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听到这个故事,我最大的疑问就是那个父亲为什么会这么想,难道他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优秀的人吗?
一个女孩B,女孩也是从小活在了和“别人家的孩子”的比较中,从小到大,她没有听到过父母对自己的表扬,她一直在努力,努力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慢慢的,她从老师,从朋友,甚至是从别人家父母的口中听到了对自己的夸奖,她以为她终于也是别人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了,她以为这样父母一定可以夸奖她了,但是等待她的依旧是父母的贬低和奚落,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她更好的“别人家的孩子”。就这样,女孩逐渐变得自卑,逐渐变得不在自信。
一个女孩C,女孩从小很爱漂亮,在她还不太懂事的时候,她一直认为自己的好看的,是漂亮的,女孩在别人的面前也总能抬头挺胸的说话。但是随着女孩长大,有一天,她听到父亲说“这闺女这怎么办,一点都不会长,专门挑咱俩的缺点随,这么丑,以后可怎么办!”一年又一年,每当女孩快要淡忘这句话的时候,总会在听到父亲说她丑,等到她慢慢长大了她学着化妆学着打扮,她把自己打扮的连很多同学都夸她好看,回到家等到的还是一句“这么丑可怎么办!”慢慢的,女孩每次照镜子的时候总会看着自己的脸觉得哪里都不好看,有一天连女孩自己都说自己“我怎么越长越丑!”
每一个女孩,不管是A、B还是C,不管是学习、能力还是外貌,她们想要的不过只是父母的肯定,这无可厚非,但为什么父母吝啬的连一句表扬却不肯说出口呢?

也许在身为父母的你的眼中“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也许你认为孩子一夸尾巴就上天了;也许你认为不过就是骂了两句,说了两句不是,不会怎样;也许你认为只有骂一骂贬一贬孩子才会努力。但是,其实不是!
身为父母的你在被别人瞧不起的时候,你会失落,在被拿来比较的时候,你也会希望你是优秀的那个,在听到别人评价的时候,你也希望听到的是好听的词汇……这样的你为什么不能理解一个正常的孩子,他/她所希望的也正如你所希望的,他/她渴望的也是表扬,也是夸奖,也是肯定。
请身为父母的你,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请收起你的贬低,请收起你的轻视,请不要在说“别人家的孩子”,不要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你们生活的中心和重心,不要让“别人家的孩子”伤了你自家孩子的心,伤了你自家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对孩子说一句“你真棒”可能胜过了十句百句的“你看看别人家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