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7号和8号注定会有大新闻爆出,因为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哪个日子能像这两天一样在短短七十二小时之内就决定了近千万学生和其背后的家庭十二年心血的归途与命运,而现在,2017年考试结束,短短两天,你看得到的只有一个个走出考场或喜或悲的考生和家长的背影,看不到的,是这背影下饱含着十二年里一个孩子的成长和一个家庭艰辛的朝圣之旅。
高考=大新闻的传统在国内已经延续数年,记得逸阳君高考那年,当年的大新闻就非常悲剧的降临在了自己所在的考点,那年逸阳所在的X市第X中学(和谐)作为本地文科生的高考考点,居然发生了一起非常神(智)*奇(障)的事件,堂堂高考,居然在进行英语科目考试时,放!错!了!英!语!听!力!
纳尼,居然跟我们开这种玩笑!
内心是崩溃的
说真的,要是放在现在已经在大学里完全沦为学渣的逸阳君而言,英语听力放不放错神马的似乎没什么区别~
一条草鱼与三十万高考生的孽缘
但在当时,作为坐在高考考场里的准大学生的自己,听着完全和卷子里的选项不搭边的听力,那汗珠顺着脸就滴到答题卡上了。
难道是这卷子出问题了?这前后问题和内容也太离谱了?
不能!这可是高考!全中国逼格最高的考试怎么可能出现这种错误!
那难道是自己太紧张产生幻听了?还是,自己努力的还不够…
也许吧……
总之那一刻的自己,内心的确是崩溃的。
但也是在那一刻,自己反倒释然了许多,既然全都听不懂,那就这样算了,什么都无所谓了,逸阳君开始抬起头环视这个紧张肃穆的考场,没想到居然也和几个一脸懵逼的人目光撞了个正着。
似乎,大家都发现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但这毕竟是高考,就算发现了问题本身也不能随意发言的,更别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每一毫秒都极其重要的英语听力环节。
谁也没有质疑,谁也没敢吭声。
我没有看到他们绝望的神情,但却听到了一支支笔杆丢在桌子上的声音。
直到考试进行到第八分钟时,教室里的大喇叭才突然停了下来,几秒种后,一个一听就不是录英语听力需要的专业播音员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
“刚才的听力不算!注意!刚才的不算!一会重新播放!所有考生先答其他题!”
几秒钟死一样的寂静后,一支笔杆折断的声音爆发了出来:
“我靠!老子都他妈填完了!”
原本紧张压抑严肃的高考考场在一瞬间突然充满了喜感的气息,连脸一直拉的像条驴的监考老师也噗的一声笑了出来,紧接着,原本安静的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清的考场一下子喧闹得像讨价还价的菜市场。
尽管监考老师不断在前面大声斥责着说话的学生但依然压制不住考生的愤怒,是的,所有考生的愤怒,一种压抑在强烈困惑恐惧之后而迸发的愤怒。
“这他妈可是高考!可是高考!”
“这玩笑开得也太大了!”
那一刻,我仿佛听见整个学校都沸腾了。
当“真正”的英语听力题从大喇叭里重新开始播放时,距离英语考试开考,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
所以,为了弥补因失误造成的考试影响,那一年,我们所在的考点,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延考十二分钟的地方,而我们也是那年全国最晚离开高考考场的一批学生。
如果说高考是青涩年华的结点的话,我们那批人是不是在无形中还将自己的高中青涩年华比别人多延续了十二分钟呢。
高考听力都能放错!还延考了!多新鲜!
出了考场后,听到的最多的是这句话,但也是直到出了考场后才知道,由于刚才听力放错的缘故,其他考场有几个考生因为心理素质不好已经在放“错误听力”内容时当场犯病,甚至还有晕倒的。
毫无悬念,当晚,差不多就是那年今日的这个时候,逸阳君本就偏远的家乡本着一直以来“平时上不去新闻,但一上新闻肯定就是大新闻”的神奇属性登上了各大媒体甚至是央视央广的头条。
在人家的新闻里,逸阳君这个事件亲历者才得知实情,原来,在那台播放听力的电脑中存放听力音频的那个文件夹里,除了考试用到的“真身”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是用来试音的,结果,某位神奇的工作人员居然在正式考试阶段把试音的那个放了出来。
高考听力放错的事情一出,不仅震动了各界媒体,也惊动了党中央高层,一批处分人员的名单也随之通过文件以及主流媒体传递了下来,从上到下,处分的处分,辞职的辞职,开除的开除。在这次事件里,高考所改变的,已经不仅仅是我们这些考生的命运了。
事后当高考英语成绩下来后,较前三次模拟考成绩都高出不少的情况已足以证明这次错放事件对我的影响仅仅局限在开考后的那前八分钟时间。
有人说用八分钟错放换十二分钟延考很值,但我想说,对于那些因此而在考场中犯病晕倒的同学还有他们的家长而言,他们的那笔账,又该怎么算呢?
陪考的家长
高考之路就是一个中国式传统家庭的朝圣之路,这话其实一点也不过分,尤其在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后,“一家一个”成为多数家庭的共同现状,曾经“养儿防老”“多子多孙”的传统在那个时代因为政策的需要而被硬性限制,原本需要多个孩子后代共同分担的家庭责任和负担自那一代人起便全部压在了一个孩子身上。
而从风险投资角度来讲,就是原本将财产分散投资能够降低投资风险,一个亏本了起码还有另外几个,但如果现在孤注一掷的将所有财产投到一个项目上,一旦发生风险状况就是血本全无,而放到养育孩子上来讲,原本的中国式大家庭,一个孩子没出息问题不大,其他几个孩子活得像样就行,但到了独生子女时代,孩子无论好赖全家都得指望这一个,孩子如果教育不妥而走向歧途的话,那基本上这一家人就都没有指望了,更别提在中国还有那么多“失独家庭”,独生子女因为遭遇意外或者病痛身亡的,而母亲在早年进行过当时所倡导的“结扎手术”、却又因技术落后或手术不当而终身失去生育能力,也就再也无法弥补丧子之痛,更别说养老、防老了。
因此,作为全中国最公平、最权威的考试,每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都将孩子的命运、家庭的命运寄予在这次最特殊但又最重要的考试上,因为在传统中国家庭的意识里,高考高分意味着好的大学,而好的大学意味着好的工作,好的未来。
只有孩子有了好的未来,整个家族的命运才有机会得到逆转与改变。
而一家又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他们绝不会允许这个孩子,这唯一的孩子,在这种最重要的考试中出现任何的闪失。
高考加油!
好多外国人甚至是外国教育家不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家长和孩子对于一项考试能够有这么狂热的情绪,在这种外部言论的影响下,国内甚至也有不少大V公知不知出于何种目地也专门发文不惜辞令的对这种家长和孩子的认真投入大批特批。
诚然我们如今的高考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无论是考试的内容已经与时代需求相背离还是“一考定终身”的体制更像是一场赌博,但这依然是中国社会里目前为止最公平的考试。
你们可以去批判高考制度的种种弊端,但所有人都没有资格对那些用十二年苦练换一朝征战的考生和家长们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至少,也别在这个严肃的日子里,拿考生当儿戏,开那些离谱的玩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