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阅读中,认识了一位日本大厨——小野二郎。
他是年纪最大的米其林三星主厨,他可谓是师傅中的师傅、达人中的达人,在日本地位崇高,而“寿司之神”的美称更是传遍世界各地。
小野二郎一生中有超过55年的时间都在做寿司,因此他对寿司所注入的精神及其技巧无疑已至巅峰。他店内的食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食物从栽培、制作到入口的那一瞬间,每个环节都经过了缜密的评估和计算。
他的寿司店名叫“数寄屋桥次郎”,位于东京银座,只设有十个座位,还没有洗手间。在这里吃饭需要至少提前一个月预约,通常每月的第一天就预约满了整个月的座位。消费金额是30000日元(约人民币1700元左右)起,顾客不能点餐,得按当天的菜谱来。并且,他还要求一顿饭得在30分钟内吃完,因为还有其他顾客在等座位。
就是这样一间看起来略显“奇葩”的小店,获得了米其林三星的荣誉,代表了寿司的最高水平,甚至被誉为“值得花一生去等待的店” 。
精彩!成功!牛!
这个牛人让我想到一个词——“工匠精神”。什么是“工匠精神”?百度给出的答案是:“工匠精神” 的 英文是Craftsman’s spirit,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工匠精神”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
上面的例子是日本的,下面来一个我们中国的例子。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是百年老店同仁堂的堂规,“同修仁德,济世养生”是它的堂训。同仁堂的历代传人至今遵古不泥古,继承不失宗,使同仁堂生产的各种中成药素以“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这更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在亚洲,那下面来一个欧洲的。
当年,我做欧洲领队的时候,我所带过的每个旅游团里,都有好几位客人的第一心愿就是:到瑞士买手表。
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正是凭着这种凝神专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得以誉满天下、畅销世界、成为经典。
以上例子都是现代的,那下面来一个古代的。
我想到了一个人——唐英。
他是清代的陶瓷艺术家,也是雍正、乾隆两朝的景德镇督陶官。为了烧出好瓷器,唐英数十年两耳不闻窗外事,潜心研究制瓷艺术、技法。身为朝廷命官,他和工匠们吃住在一起,亲自挽起裤腿揉泥、拉坯。最终,他创造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巅峰。
后世把唐英主持烧制的瓷器称为“唐窑”,在陶瓷界,“唐窑”是顶级精品的象征。成就唐英的,不就是他身上那股“干一行,专一行”的工匠精神?
所以,纵观古今,放眼世界,显而易见:凡出精品处,必有工匠精神。
虽然,我们的社会早已进入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工匠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把小事做到极致,把自己做到最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