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四平八稳的,不过人活一世,总会经历些玄乎的事情,比如一觉醒来唤醒了前世记忆发现自己其实是个电熨斗转世,比如台风天没事出去溜达结果看见了一条小白龙,再比如出去旅游跌落山崖捡回一条小命还碰见一只肚子上有疤的大白马猴。有了这些光怪陆离的事儿,就好比一碗光面上薄薄地撒了几粒胡椒面,吃起来才有劲。
今天要说的事情没有这么玄乎,不然《走进科学》也早就来揭秘我了。不过在我的经历里,这件事儿的诡异程度也能排到第三名。当然第一名永远是刚上大学的时候连着两场比赛最后都扔进去一个绝杀或者拖进加时赛的三分球。(保守估计这事儿我能吹牛逼吹到40岁。。)
故事发生在2012年,北京,秋天,大概就是十八大召开的那段时间。
那会儿我还在读研,实验室和北京一个研究所有合作,于是老板就把小老板、几个师兄、我、几台电脑、两台频谱仪一起打了个包,发往北京。项目涉密,毕竟坚决不能让敌特势力知道我们还在研究这么落后的技术,所以我们这个「男子和他们的频谱仪」组合就被关在京郊一个不能说的院子里。平心而论,这种涉密的地方后勤保障做的都是十分到位,萝卜白菜是自己后院种的,连红烧肉用的猪似乎都是散养的,一嚼就知道是坚持健身的高逼格猪,这样吃了一个多月,我们组合里除了频谱仪,别人都重了十来斤——大概是用好吃的堵住嘴,没空乱说话,保密工作也就完成了一大半。
吃的开心了,别的地方就少不了别扭。涉密嘛,所以整个大院就别想找个能上网的地儿了。那会儿手机上最火的游戏还是temple run,实在是跑累了刷刷新闻还只能用2G,都只敢开无图模式。晚上干完活儿回房间看看电视,基本就是每天信息量最大的时候了。
工作日的晚上其实也没什么好电视节目,各大卫视自顾自地放电视剧。拿着遥控器来来回回扫了好几遍,停在CCTV某台的一个访谈类节目,嘉宾是那会儿还没减肥的高晓松,我心说总比晚间新闻和宫锁心玉好看。后面的事情实在是印象太过深刻,导致我已经不记得这是CCTV几,不记得是谁主持的什么节目,也不记得高晓松到底在聊什么话题。只记得快结束的时候,他说,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个小姑娘,让她给大家唱两首歌吧,她的声音很别致。
其实这时候我已经准备换台了,因为毕竟这种夹私货推新人的环节和看广告也没啥区别。结果小姑娘上来说,我叫周子琰,我是保定人。得,老乡,我在不能说的地方吃了快一个月的红烧健美猪肉,一个歌手愣是一下子把我关于牛肉罩饼和驴肉火烧的三千多条回忆全部唤醒了,这两首歌无论如何得捧场听完。第一首是五月天的《倔强》,高晓松没骗人,姑娘声音确实有特点,唱得确实一点都不倔强,您要好奇可以搜来听听。按照一般节目的路数,观众鼓掌,主持人叫好,晓松笑笑说谢谢,接下来子琰给大家唱一首我原来写的,大家可能没听过的歌。
确实没听过,这首歌叫《立秋》。
小姑娘唱得还是一点都不倔强,我又困又想换台。突然一转副歌,我就懵了。好在副歌一般不止唱一遍,我确认了一下,真懵了。事后我回忆这种懵的感觉,和打篮球最后时刻投进关键球的感觉很类似。要是问当时在想什么,答案其实是什么也没想,断片空白一秒钟,然后映入脑海的第一个词是“卧槽”。
“卧槽,这句不是我写的吗?!”
如果是拍电影,这时候镜头里的我应该是身体一僵,抠抠索索摆弄遥控器的手突然停住,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然后镜头一黑,重新慢慢变亮,背景音里有齐声朗读的英语课文和古文诗词。视角从微微摇动的树叶缓缓切到一座教学楼的窗口,声音渐强,是一位老师在朗读什么,镜头扫过,原来是初中的语文课。
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求每周至少要写一篇日记,竟然还要上交,竟然还会挑几段好的出来读给大家听。想来喜欢在朋友圈发自拍的同学们应该也是受过类似的荼毒。不过初中的时候我是意识不到这里面有什么值得“竟然”的地方,而且自己的文章能被挑出来读一读 ,可是有一种上了生菜阅读的感觉呢。那是初一的时候,正好有一位好朋友转学了,就着这事儿我抒发了一下感想就交了上去,其实整个都很矫情,除了一句自我感觉特别良好。
“柯景腾这句写的很好,表达出了很复杂的感情,告诉我们既要珍惜时间积淀下的友情,又要做到向前看,让未来更精彩。”我不禁挺直了腰板,坦然享受着李珥、林静、许诺、林一他们几个绣花枕头羡慕的目光。毕竟那时候,作文写得好是比做得出数学题狂拽酷炫好多倍的事情。
当然,这句话确实写得好,不是因为高晓松把它写进了歌词,而是因为到了初三快毕业,大家到处传写一种叫做同学录的古老事物时,我还在上面看到它出现了好多次:
“友谊地久天长,我们既要珍惜时间积淀下的友情,又要做到向前看,让未来更精彩。”
开玩笑,是:
有些随风,有些入梦,有些长留在心中。
镜头又一黑,切回到在不能说的地方看电视的我。不过当时我已经不管电视上在演什么了,结束了“懵”の一秒之后,大脑自动进入了八核全开的全速思维模式。
“这孙子怎么抄我写的东西啊”,“哇我写的东西还真牛逼”,“他是从哪儿看到的呢,肯定是谁写到了网上当签名档,他无聊刷论坛的时候看见的”,“对了这小姑娘保定人啊,这闹不好是我哪个同学他妹妹,当时班里都有谁姓周来着”。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思维暴走之后,我掏出手机打开百度,输入了这句“有些随风,有些入梦,有些长留在心中”。经过了大概半分钟,终于刷出来了一屏结果,不出意外,结果都是各种空间、论坛、博客、签名档、标题——当然他们肯定不是看了我的日记本,而是听了高晓松的歌。
我没有想过去维权,甚至三五年了我也从来没有把它说出来,作为柯南的忠实观众,我知道这事情没有证据,我肯定被当成想当网红的恶意炒作。而现在,我把这件小事儿写下来,只是突然发现,文字的力量其实很伟大甚至很雄浑很绵长,连一个初中生偶然写出来的好东西都有被淘出来的机会,我至少也应该写点什么记录一下。毕竟对于一个普通人,一个十几年前的初中生,这已经是他所经历过的事情中,诡异程度也能排到第三名的小故事了。
那么第二诡异的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
最近夫人出差,我周末跑到公司加班,写了一坨代码,丢给自动测试检查,啃完午饭,闲极无聊,决定把这件小事儿写下来,留个纪念,万一又被高晓松看见,说不定他还能补给我百八十的稿费。
毕竟事情过去三四年了,本着严谨的原则,我又打开百度搜了一下小老乡周子琰和《立秋》这首歌,确认了一下自己不是因为在不能说的地方呆久了出现了精神错乱,没错,她是唱了这首歌,这歌是高晓松写的,百度百科写的清清楚楚:
《立秋》,词曲:高晓松,发行时间:2000-01-01,所属公司:亚神音乐,歌曲标签:伤感民谣明亮中国实验摇滚。
虽然我不知道到底什么是伤感民谣明亮中国实验摇滚,但是警察叔叔就是这个人没错了。
警察叔叔让我先冷静,说肯定会还我一个公道的,我们先例行登记一下你的信息,
——请问这是你什么时候写的句子呢?
——初一啊。
——请问2000年你在干什么呢?
——上小学啊。
——好的,我们先走了,以后没事不要乱打110,当心我们拘留你。
只要微信里有那么两三个超过30个人的群,您就肯定见过无数表达错愕惊诧风中凌乱的暴走脸表情,当时的我大概就是这样。想来,初中的时候,或者是在某个音像店门口听到一耳朵,或者是在某本杂志上撇到过一眼,写到了作文里面,加上老师和同学们捧场的渲染,自己都不记得到底是哪里来的这么一句话了,平白冤枉了高晓松先生三五年,好在没有旁的人知道。
不过好在有一点是确定的,文字的力量终究是伟大的,即便是下笔之前已经自己打了脸,我还是不忍心把前面那个故事扔了,毕竟是这么多年以来,我所经历过的,诡异程度能排到第三名的故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