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在年少天真时都曾有过精美的日记本,里面记录了自己所有的喜怒哀乐和小秘密。记得初中那会,同桌每次上课都不听只在草稿本上写东西下课去玩了草稿本随意一放,谁会想到草稿本上会有秘密呢。
这事大概只有我知道吧,我也会好奇,她到底写了啥,每次我都想着等下课了我偷偷拿过来看看,每次下课后都忘了很快又上课了。直到后来初中毕业,各奔东西,也不曾看过。
曾经我也有一本日记本,那时候我固执的不用它来记录每天的琐碎,只是偶有所感便记录下来,与其说是日记不如说是随笔更贴切。
那是高二的某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惬意的行走在乡村的田埂上,感受着身边一切大自然的美好,突然就有了一些感想。便迫不及待的跑回家打开那本只是因为喜欢它的简单就买下来不曾用过的笔记本,写下了这第一篇随笔,尽管因为些许的紧张字迹不太自然,后来翻看也依然喜欢那段文字。
只是后来,高三的忙碌,大学的异乡生活,它的简单惬意终究还是被侵染了自身的喜怒哀乐。有些文字我很喜欢,会反复翻回去看,甚至有时候想与人分享。可是那些喜怒哀乐却不想让人看见,后来连用笔都少了,从高二到大学毕业,竟都没有写完整个笔记本的单页。
大学毕业离开学校之前我再一次重头翻看了每一篇,然后把它烧了,我希望一切的不开心都能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去。可是后来就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下半年,我发现生活好像比过去更糟糕,连那个第一个知道我秘密陪我烧掉日记本的人都失去了联系。
如今想要重拾纸笔,却发现自己满满的负能量,早已没了当初的心境,也再写不出那些简单而舒适的文字。偶有所感也是表达的感伤居多,并且也没有随时随地提笔的疯狂。在拥挤的轻轨上,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常会兀自沉思,但我不能在没有桌子的地方好好的写字,回头却是转瞬即忘。
无论是上班的空闲打发无聊的时间,或是走在路上避免一个人的尴尬,都是机不离身,哪怕是不玩只是拿着也心安的时代。电子日记成了一种写日记或是其他所感的方式,随手都能发条朋友圈。可是有时候,有些话就是适合自己独享或是与陌生人分享。
有时候会在某个地方上写点什么,或许只有自己会懂的文字。不在乎有没有人看到,也不在乎有谁会看到。就像现在这样,会突然觉得上学的时候死拼硬凑的八百字周记其实也蛮容易。
之前看到过一个测试题,问题是吃葡萄的时候先吃好的还是不太好的?先吃好的是有回忆的人,先吃不太好的是越来越有希望的,就像吃东西的时候习惯先把不太爱吃的先吃掉,留下最爱吃的慢慢享受一样,也许生活也正是如此。
2017,寻一项爱好,为她痴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