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自去年冬天至今年冬天,似乎远没有结束的迹象。宅在家的日子,想起了非典时期的一段时光,那是在刚重读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之后,无意间打开了他的另一本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小说带给人心灵的震撼远远超过最初的期待,这是一部伟大而神奇的小说。关于爱情,马尔克斯告诉读者的比瓦西列夫的《情爱论》具体直观,比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丰富多元,比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更令人感慨万千。
——疫情时期关于爱情的经典
这种爱的疾病足以感染一个同样正直青春的少女。费尔米娜在阿里萨的守候和情书攻势之下,由“同情”、“消遣”、“好奇”发展到“渴望”见到他。她开始在课上偷写回信,在弥撒时偷偷收起信件,在私底下差侍女送回信。他们的感情似在一封封情意绵绵的书信中俱增。书信达两年之久时,费尔米娜答应嫁给他。即使遭到父亲的死亡威胁时,她也不忘记写一封告别信,并割发辫寄给他来明确自己的决心。

小说中,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得不到自己真正的性对象,在与费尔米娜的爱情中饱尝苦果,甚至有生命之忧,犹如感染霍乱一样。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众多的情人关系中,不断得到了性目的的满足,这反而更加强化了他对费尔米娜持久不衰的爱情。因为弗洛伦蒂诺把自己的生命力与性能力等同起来,性欲的旺盛使他相信自己并未老去,使他相信最终能够等到和费尔米娜结合的那一刻。可以说,马尔克斯赋予了爱情以激发生命的力量。在他笔下,短暂的鱼水之欢不仅不会消解真正的爱情,反倒是坚定了主人公追求真爱的勇气和信心。而且,小说的结局对此予以了肯定。

【关于作者】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小说家、电影编剧、新闻记者,史上“最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影响世界小说走向的文学巨匠,代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主峰,二十世纪全球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父亲是邮电报务员,家境贫困,母亲出身世家。自幼在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当过上校军官,思想激进,外祖母见多识广,善讲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对其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攻读法律。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曾任《观察家报》等报记者。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折映了一片大陆及其人们的富足与贫困”获诺贝尔文学奖,并任法国西班牙语文化交流委员会主席,同年,哥伦比亚地震,他回到祖国。1999年得淋巴癌,此后文学产量遽减,2006年1月宣布封笔。2014年4月17日下午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