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校门及三位校长像
我对昆明的印象除了“五百里滇池”之外,就是抗战期间,这里曾是全国四大文化中心之一了(另外三个分别是重庆,成都和李庄)。这里曾接纳了那么多从东部日占区撤离出来的人们。其中就有那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傅斯年、梅贻琦、闻一多、金岳霖、梁思成和林徽因等等等等,灿若星辰。
他们当中有的在课本上读到过其文章或其事迹,比如闻一多,都知道他的《最后一次演讲》;有的则是后来了解到,且越来越喜欢,崇敬,比如傅、金、梁、林等。与这些显赫人物一同到来的还有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所中国顶级大学及中国博物院史语所。三校在此合并成立了西南联大。在我看来,西南联大和史语所的到来,给昆明的近代史抹下了最为厚重的一笔,给昆明这个妩媚的城市增添了雄浑气质。
所以来昆明,我就想在这些“大师”们曾经吟唱过的土地上站一站。我也知道,虽没有苍海桑田,但肯定是面目全非,但这并不妨碍我的凭吊与追思。所以我说透过历史的尘埃,这尘埃在心上透过也就可以了。
但当天从龙门乘索道下山时同行女士的一句提醒,让我决定透过历史的目光干脆再放远点,吴三桂和陈园园的故事广为流传,第二天先去金殿,回来再到大观楼,返回城途中去看金马碧鸡坊,最后去看西南联大旧址——我实在不想在最重要的地方还要想着赶往下一站,而且它就离我们的住处不远。
金殿在昆明市区东北7公里处鸣凤山(又称鹦鹉山)上的太和宫道观内。金殿铸造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全部用铜仿木结构铸成。注意,是仿木,其实是纯铜,斗拱、梁架、藻井以及外檐装修等均仿木建形式;门窗、格扇用镂空及浮雕方法刻铸出龙凤花草及锦绣图案,十分精美。据说阳光照耀是金光闪闪,故称“金殿”。( 此段资料来源于网络)
金殿
就是这座建筑,没有想像的宏伟,却超出想像的精美。纯铜打造一座建筑,有钱真是任性。
蹭听的人家的导游,讲得太好了,太帅了,我准备拍第二张时他发现了,一边讲解,一边用手式制止我拍照。
据说当年在这棵紫薇树下陈圆圆抚琴,吴三桂舞剑,那是如何一种景象!
吴三桂的历史给昆明增添一点传奇,景致确实也不错,又蹭到一个讲得相当好的导游,不虚此行,但这不是重点,还没游完,天空飘起小雨,下山,进城。
进城午饭后我们去的是大观楼,这是补头一天的课,为了景点的完整,我调整在前一篇说了。从大观楼又进城,先去了金马碧鸡坊,是顺道,毕竟是昆明象征之一,还是得看看
进入正题,西南联大旧址。
在地图上我没看出来,旧址是在云南师大内,也怪准备不充分,直到临到了都还费了点周折。我们在手机导航所示入口附近来回几趟都没找对,还是最后问了一个路人,原来所示路是校园内道路,一般人不知道路名,但一说西南联大旧址,就知道了。
很欣慰,西南联大旧址大大家心目中还是有地位的。
我们是从一侧门进入师大的,进校园前娘儿俩买了点吃的,就这吃的,唉,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气。
师大的信息公示栏,太强了,瞬间回到校园时光。
这里照了像,我一边走一边给娘儿俩紧急补课,讲西南联大的来历和其在当时及后来对中国的重大意义,在历史上的重大贡献。
我说得严肃而激动,嘿,她俩一边应声“哦,哦”一边讨论刚才买的面包的味道!太不尊重人了,太伤自尊了,我一气冲到前面,走了!留她俩在后面追,还喊等一下,才不等,一点都不严肃。
终于看到遗址,却是这样的,难道声名远扬的一代名校遗址,这就是全部了?我的内瞬间心升起一股强烈的失望情绪,等过我回过头,夕阳下,眼前一切,我方才释然——那当然不是全部。
1938,1946”
夕阳穿过树梢,在台阶,石碑和地上留下斑驳的光影,看到“1938,1946”了吗?
我叫女儿站在联大纪念石碑前,那怕是形式一样,(其实我内心是仪式一样)照了张像。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座为圆拱形,高约5米,宽约2.7米,碑身嵌在其中。碑文由西南联大教授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刻、罗庸手书,享有“三绝碑”的美誉。1178字的碑文,通篇诉说联大建校始末及历史意义,洋溢着强烈的爱国热情。碑后刻录了834位联大参军同学的名字。(此段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
碑右手边是梅贻琦校长题写的昆明师范学院华表
昆明师范学院华表
1946年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宣告结束,三校北返之时,西南联大为报答当地父老的养育之恩,经教育部批准,将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留在昆明独立办学,更名为昆明师范学院,上个世纪80年代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在西南联大教室前
这教室是梁思成林徽因设计的。据载,当时是多次改稿,由于经费一再销减,以至楼改平房,屋顶由瓦屋改铁皮,学生宿舍更是草房。为此梁思成还冲到校长办公室对着校长梅贻琦报怨,梅校长非但没有生气,而是以一位长辈的身分安慰他,答应抗战胜利了请他为学校好好设计一栋教学楼。当然,梅校长后来去了台湾,设计教学楼的事也就没了下文。
一二.一纪念廊
一二.一纪念园内的闻一多衣冠塜其他烈士墓
三位校长塑像
联大校门后的三位校长塑像前,也有如我一样前来瞻仰的人们
望联大校门,旁边有玩耍的小朋友,我觉得很和谐——当年人们期望的正是这种和平与宁静,这一切不正是对那一代人们的奉献与付出的最好的交待?
师大一景,我们讨论雕像是谁,一致认为说成林徽因比较适当(当然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此时天空出现奇异景象,不知是何征兆,不敢妄自惴测。
纪念馆不知何时开放,能进去看看定是更多了解那段绚烂的历史。
短暂的西南联大,永远的西南联大!希望女儿能了解在民族存忘的关头,中国曾有那么一群卓绝的文人、大师,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过如此华美的一页。
我想我还会来的,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们来这里,用心地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