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絮语
——安阳大会堂聆听管建刚名师讲座有感
“听君一讲座,胜读十解析”。一个上午,我沉醉在精彩中,往日的困惑、迷津,仿佛遇上了观音的佛手,轻轻的,一点点通透。兴致昂然压制了中年的双腿发麻,脖颈酸痛,心中唯有“螳螂捕蝉”、“儿童的写作”,眼前只是课堂、讲座。
管老师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聪明不等于智慧,智慧来源于聪明而又高于聪明。“螳螂捕蝉”的少年用智说服了吴王,拯救了国家,“配以手势,把动作表情放进去读书;吃掉标点,有速度不拖拉地读书;扮演主角,模仿口吻有气势读书……”,一次次朗读掀起一场场高潮;“概括内容中体会简洁,这那对比中领会通顺,改编阅读中理解悬念……”,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在管老师形象的解说中柳暗花明。这节课,学生读透了文本,牢记了知识,学习了方法。小男孩的“智劝”在管老师的“智领”中转化为学生的“智慧”!
管老师的语言是渐入佳境的哨子。导入时“成语背后一定有故事”的引生入胜,概括处“在别人把你打败之前,你自己先把自己打败”的精益求精,探究中“所谓优秀,就是在开头做的好,中间做的好,结尾也做的好”的持之以恒……有针对目的又幽默诙谐的言语,不仅让台上的六年级学生,也使台下的几千同行目不转睛,静静思考,默默作答,频频点头,不知不觉中指针已是正午。
管老师的讲座是求真的吶喊。“儿童一说真话就会写作文”,写真话诉真情,的确是解决无语下笔的学生难题的良药。是啊,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生活中的那些破事真实地记录于案。只要留心生活,处处皆素材。然而,求真并非把口头语变成书面语,要加工成“真“基础上的“美“文章。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作为评价者的成人,“不要用道德绑架抺杀儿童作文”。
古时,一场“口技”表演让听众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没有亲临其境,我曾经怀疑,今天,聆听管老师的课堂和讲座,我深信不疑!走出安阳大会堂,深秋不再冷寂,暖意肆流心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