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洛夫是儿童与自然组织的创立者和名誉主席,知名儿童权益宣导人、资深记者、畅销书作家。长期关注并投身于自然、家庭和社区领域的事务,著有八本相关领域的作品。2008年被美国环保组织奥杜邦学会授予奥杜邦奖章。
一、自然除了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1.大自然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儿童身体健康和户外活动时间密切相关。一份“疾病控制中心”的报告证实平均每10个美国儿童里就有2个有临床肥胖症。只有把孩子放进大自然里,呼朋引伴恣意玩耍,才能让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得到更好发展。对生理的不利影响可能短时间内无法出现,像抑郁症、焦虑症、多动症和信心不足等这些心理问题更容易短期内表现出来。
人们习惯用药物来治疗抑郁症,忽略大自然是儿童情感创伤的疗养所。虽然在治疗严重抑郁症上疗效不大,但是可以缓解压力,而压力正是产生抑郁症的根源。大自然之所以能帮助缓解情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绿地中的户外活动能找到可以倾心交谈的朋友进行有效社交,在交流沟通中让压力得到释放。当然,也可以直接借助大自然自身的力量走出困境。
2.大自然还是一座知识储量巨大的宝库
孩子们从大自然中可以开发感官、培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生活中,几乎每个孩子都沉迷于电子产品中无法自拔。不可否认,科技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大便利。遗憾的是,科技也让人类的感觉能力逐渐消失。就像英国作家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所说,世界犹如棒棒糖一样,被透明纸密密实实地包裹起来,能看见,却让人无法触及。
自然环境会刺激所有的感官,激发出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并且作为发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媒介发挥着作用。
二、我们曾经以为是“没时间”让孩子远离了自然,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恐惧、学校教育和城市规划
1.父母的压力和没时间
父母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或者比其他孩子差,哪怕是经济情况入不敷出,也想给孩子提供优质学习条件。只要孩子想学,就会替孩子报名。父母以身作则的付出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学习压力。所以来自父母的压力和没时间是导致孩子与自然隔离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2.父母的恐惧,包括交通、犯罪、陌生人甚至自然本身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是头等大事。生活中一些危险也防不胜防,比如诱拐和绑架。担心被拐卖一直是父母心头最沉的石头,正是这种恐惧导致家长不敢让孩子独自一人外出。除了对陌生人恐惧之外,家长不认为自然本身能带来安全感。特别是一些媒体和电影电视节目对大自然的危险性夸大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装饰日趋精致,大量新型建筑装饰材料、日用化学品、家用电器等进入住宅和公共建筑物,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日益增多,室内环境污染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已经达到令人震惊的程度。中国标准化协会调查显示,68%的疾病是由于室内污染造成的。环保专家认为,眼下治理空气污染,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室外,室内空气污染治理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3.教育系统的不足
教师在课堂上强调对大自然的破坏,从根源上切断了孩子们和自然的联系。孩子们把自然跟恐惧和灾难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快乐和惊喜。自然界被破坏得乱七八糟,孩子更不想亲近自然了。
课程教学还有一个问题是将生活实际和课本知识分离开来,学校教育侧重应试科目学习,几乎没有对自然的体验课。新课程标准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却又不在考试范围之内。高考制度限制了学生对自然中一切事物的探索。组织一次这样的活动浪费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安全无法保障,而教师对学生安全又承担着很大责任,这也是导致教育领域不愿涉足自然实践的主要原因。
三、让孩子回到大自然并没有那么难,作为父母只需要树立榜样、做好引导和消除自身恐惧
1.给孩子树立榜样,全身心陪伴
很多父母迫于生活压力,经常加班加点为家庭经济基础贡献力量。所以总是说没有时间,太累了,改天吧。要想让孩子热爱大自然,父母得需要先与大自然建立连接。
2.引导孩子摆脱消极的无聊精神状态
首先区别积极性无聊精神状态和消极性无聊精神状态。积极性无聊的孩子抱怨完之后能找事情做,比如看本书、画画、玩玩具或者出去跟小伙伴打一场球。所以父母需要做一些事情激发孩子积极性无聊,把孩子带进大自然,让大自然释放储存的能量。
其次帮助孩子找到一个能让他兴奋的地方。在孩子眼中去山间和自然公园可能都不如家门口那条小溪的支流那么神秘有趣。父母的责任不是教育孩子,而是让他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多么奇妙。
3.应对恐惧,家长最需要做什么
理查德•洛夫的做法是给孩子们机会体验“控制中的冒险”来消除对自然的恐惧。他会带着孩子爬内华达山脉;在几千英里外的海湾上划着小船穿过低洼沼泽湿地;会靠近海岸巨大的藻类森林,观察比人还大的鱼。给孩子提供很多与自然独处的机会,跟大自然真实接触是战胜恐惧的最好办法。
应对陌生人时,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让孩子形成一种判断标准,远离那些让他们不愉快的人和事。也能判断出什么人可以在遇到危险时向他们求助。其实家长真正需要做的不止是这些,真正应该做的就是跟孩子建立一种良好、支持性关系。
如果一个孩子有自尊、自信,跟父母关系密切,他就不会轻易成为受害者。那些受害的孩子大部分缺乏关爱,被家庭忽略。所以对付陌生人的秘诀不一定和自然有关,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显然更重要,这是可以陪伴他们一生的保护装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