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的文章《用 2017 年剩下的 99 天,跟自己死磕一次!》(点击标题即可跳转阅读 )中,我发起了一个活动【死磕 99 天实验室】
招募了最有决心的 20 人和我一起坚持每天阅读+输出。
说实话,做这个活动之前,我心里是没底的,我自己尝试过连续坚持 183 天的日更写作,但却从没有带领过 20 人一起坚持。
昨天,社群组建完毕,大家的热情和能量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这让我又找回了 2 年前刚开始日更写作时的那份傻乎乎坚持的执著劲儿。这股劲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做这件事的意义。
昨天群里大家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是:
怎么能更快速的读懂一本书,看完不忘。
接下来,我想用这篇文章深入说说这件事。
一、学习是一个不断迭代的闭环,而不仅仅是输入。
很多人以为,我看了书、听了一节线上课程就是学习了,其实,这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并不是真正的完成了学习这个过程。学习也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完成的闭环。
这个闭环由以下4部分组成:
输入——加工整理——建立体系——输出内化。
这个闭环就相当于人的消化系统,你吃进去食物,然后经过消化道进入胃里进行加工,将食物中的有用元素提取出来,服务于身体这个系统,最后在转化成你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所以,看书也好、听了课程也罢,这只是学习的第一阶段,也就是仅仅完成【输入】的过程。
如果没有后续的三个阶段,你是很容易产生“看了很多书依然记不住“的现象。
就像吃进去的食物没有经过消化吸收一样,即使吃再多,也无法转化成身体所需要的能量。
以后,但凡提到学习一本书或者学习一门课,我们首先要转变的是对于【学习】这件事的认知。
仅仅是听了、看了、输入了不叫学习。学习一定要经历输入——加工整理——建立体系——输出内化这一整个过程,你才能说,我对XXX进行了一次学习。
二、阅读时,可以采用费曼技巧进行加工整理
刚才说了,读书看完就忘的第一原因在于对于【学习】这件事的认知是错的,忽略了后面3个闭环过程。
输入这个过程不用多讲,大部分人只要想学习,都能很好的完成这个过程。难的是第二个过程:加工整理。
在阅读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新概念、新知识、新工具、新方法,这里,我推荐大家用费曼技巧来进行加工整理。
1、什么是费曼技巧?
费曼是一个人名,这个人有非常多元化的身份,除了是物理学研究者、讲课高手还是生物学家和数学家等等。
在现在这个年代,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斜杠青年。而且每个领域都能学的非常精通。
他自己发明了一套学习方法,就叫做费曼技巧。他的这个学习方法还被称为是世界上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什么是费曼技巧呢?它的精髓在于“以教为学”。也就是以教人的目的去学习。
就是学任何东西,你都能用最简单的话将术语解释明白,讲给80多岁的老太太听,或者8岁小孩子听,他们听懂了,你也就讲明白了,这个概念,你也就真会了。
2、怎么利用费曼技巧来加工整理阅读内容?
总共分 4 步:
1、选一个你想弄明白的概念,写在空白的笔记本或者纸的最上面。
2、把解释这个概念的东西写成一句话,就像你在告诉一个完全不知道这个领域的菜鸟一样。
这一步可以让你在阐释这个概念的过程中,可以让你明白你有没有搞懂这个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3、当你发现你没办法解释的时候,回到书上面去,或者找同学、找老师、找已经懂的人,把书上的概念再重新研究一遍,直到你能在纸上流畅地把这个概念解释出来。
4、简化语言、学会类比如果出现一个很学术的或抽象的词语的时候,试着要么平实化词语,要么学会用别的东西来类比它。
简化成一张图来表示,即为:
在阅读时,我经常会采用费曼技巧来加工整理阅读材料,比如,在阅读时,我看到一个“复合时间”的概念,我就会马上用最简单的话和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入讲解和复述。
这样一来,你看过的书就很难忘掉了,因为经过加工整理后,你把它和脑中已知的信息联系了起来,比如上图中的例子,下次一再看到钱有复利时,你也会联想到复合时间的概念。
以上就是关于“看书经常忘”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总结一下:
1、首先要改变对学习的认知,学习是一个连续升级迭代的闭环:输入——加工整理——建立体系——输出内化。仅仅做到了输入,并不叫学习。
2、费曼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时加工整理,加深阅读印象。
3、费曼技巧使用时有四个步骤:白纸上写概念——一句话简单解释/复述——从新回顾——简化语言。
最后想说,阅读输入不是目的,最终的内化输出才是重点。
这是丫丫写过的第 270 篇文章,希望此文对你有用。
明天清晨 5:21 不见不散。
丫丫亲笔,2017 年 9 月24 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