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字帖吧
原文: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译文(来自百度):
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天地不仁,把万物当作(轻贱的)刍狗。
圣人不仁,把百姓当作(轻贱的)刍狗。
(对于上面的译文,我并不确信,但是相对来说可以让我了解更加轻松一点)
解读:
第四章:世人内心有对道的渴望,但五官六根是最大的障碍,使人对伟大的道“信心难起”,老子很明白求道者的心理障碍。现在老子开示求道者,求道从认识虚空开始,不仅要认识虚空,而且要认识虚空造物的神奇力量。创造者总是最令人赞叹的,虚空就是创造者。
第三章给我的感觉像是君主或是领导阶级的一种手段,十分高明,确也并不简单。
道德经还是需要多次阅读,多方面思考,结合实际生活解读或是更加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