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今日看点大学生活专题推荐
【思考着】没办法,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何在

【思考着】没办法,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何在

作者: 朴夏_ | 来源:发表于2016-12-13 09:06 被阅读499次

四年之前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迷茫的时期,事情让人眼花缭乱,选择让人目不暇接。四年之后我毕业,进而开始研究生的生活,迷茫的感觉稍有减少,但依然存在。不过相比于四年之前,至少不会那么的慌乱和手足无措。四年之间积累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些经验,应该可以拿来分享。希望刚刚进入大学的师弟师妹,能从中得到一些收获。

1

大多数的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对于自己的专业都是不了解的。因为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学校排名总是会被当成第一项评价指标,于是几乎是顺理成章的,报考学校的王牌专业,自然也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热门。这种填报方式有它的合理性:排名更靠前的大学,一般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教育资源。然而弊端却也非常明显:学生们并不知道那一个个稀奇古怪的专业名称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沿着这条路走,更有可能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和美好的生活。

这样做的事实情况怎么样呢?事实情况就是,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办法对自己的专业产生兴趣,或敷衍或艰苦的继续自己的学习;同时每年都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于对自己专业的不认同,放弃已经学习了一年甚至两年的专业,选择另一个专业从新开始;更有极端的案例发生在我同学的身上,他在大三时选择放弃自己现在的大学,决定回到高三复读,参加第二年的高考。

对于这些事实我没办法去做评价,因为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让学生很难左右最后的结果。高中三年一路艰苦奋斗,又经过高考洗礼的高中毕业生们,很难对大学有太多的了解,听从长辈们的意见,再加上自己对某个专业似是而非的印象,多数情况下,这样做出的选择只是一种以现实为基础的无奈的妥协。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2

大二的时候,在某节课上,老师抛出了很多大学生都听到过的一个问题:你们应该从现在开始思考起来,自己今后想要做什么,自己今后的规划是什么,什么是自己的兴趣所在?面对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长时间,然而在一年之后的大三,我的思考一无所得。

除了少部分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坚定了自己的方向(比如那些从大一开始就准备考研、出国的同学),大部分人其实都在浑浑噩噩的过着自己的大学时光。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何在,现在的生活也还算OK,未来的问题也不是没有思考过,只是答案从来都不曾清晰。大学的一个可怕之处就在于:在那看似不紧不慢的生活背后,做出选择的时刻总在悄无声息的靠近。我一直认为关乎选择和兴趣,这是大学应该教给每一个人的最重要的东西,然而事实上这些被反复提起的尊重个人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等等概念总是流于表面,所选取的例证也多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大部分人在最开始产生的疑问经过大学时光并没有得到答案。于是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大家开始惶恐,开始打探,开始焦躁不安,面对父母和同学关于未来的询问,总能听到这样的回答:没办法,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何在。

我的大三时光就如上面叙述的那样度过。我一次次地问起自己这个问题,又一次次无可奈何的放下。然后我才开始慢慢的意识到,面对这个问题,再久的思考都不会带来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如果真的想要寻找自己的兴趣,唯一的办法就是行动起来。

3

行动的第一个要素,叫做了解。尽可能的了解,你有可能会感兴趣的领域,这里的了解,不是简简单单上网搜索简介,而是需要有切身的体会。

举个例子:最开始进入大学,数以百计的社团,到底应该加入哪个呢?大部分人,一般都会加入其中的三四个甚至更多。然而在一年之后,很多人只会选择其中的一两个留下来,其余的都退掉了。参加过的人都知道,在宣讲会上听到的,没有参加之前自己心中设想的,和加入之后的亲身经历并不相同,你只有去尝试了才明白自己到底是否适合。别人再多的推荐,都抵不上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所带来的保障。

再举个例子:在快要毕业的时候,是选择继续深造,还是选择直接工作,是大多数人需要面临的问题。社会对于学历日益提升的要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要有能力,就应该再学几年,拿一张硕士学位证,或者咬咬牙,争取一张博士学位证。然而这条路,有可能并不适合你,有些事情,不是咬咬牙就能解决的问题。如何去进行判断,仅仅靠思考是没有用的,真正需要做的事情是:进入实验室。在课余的时间,加入一个老师的课题组,真正体会一下科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从课题选题,到实验设计,再到工作台搭建,实验开展等等一直走到最后,不必面面俱到,不必要求成果多么惊人,只需要认认真真的走一遍科研的流程。然后大多数时候你会发现:科研与自己原先的设想简直有天壤之别,有的是自己未曾料到的快乐和痛苦。如果在经过了这一系列的过程觉得还好,那么好,继续深造这个选项可以加入你的方案之中了。

然而即便是选择了继续深造,问题也才是刚刚开始:在那么多的研究领域面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所感兴趣的?没有人能保证自己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尝试的越多、了解的越多,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这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自己的认识不断提升的过程。在我们研究生的开学典礼上,校长致辞,讲到一个大我两届的学长,从大二开始寻找自己的方向,期间辗转五六个实验室,最终在流体研究方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之后的研究,在他看来都是乐趣,在加入新实验室一年之后,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SCI论文,那时他只有大四,而这一成果,已经超过了很多学校硕士毕业的要求。

那些还没有经过认真的尝试就轻易说出不知道自己兴趣何在的人,大多只是以此作为不愿意尝试的借口罢了。

4

行动的第二个要素,叫做态度。我不想说态度决定一切这种话,因为在我看来,这样的话并没有什么实践上的指导性。我所说的态度,是让自己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所做出的努力。

兴趣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没有自我的投入,兴趣总是很难产生。这就好比三个人在打牌,当三个人全神贯注,为了胜负绞尽脑汁的时候,快乐的感觉来了,兴趣也随之产生了;而当有人觉得输赢无所谓,随意出牌的时候,这种感觉很快就会荡然无存。再形象一点,就像写作业中攻克难题所带来的快乐,是那些抄作业的人永远也感受不到的。

当下很多时候,人们所要面临的问题太多,于是逐渐的,敷衍成为一种必备的生存技能。能敷衍的事情不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仿佛成为约定俗成的行事准则,甚至在蔡康永的《说话之道》里,还提供了说话时的敷衍技巧:重复对方话语的最后几个字。这种敷衍的方式在最开始效率极高,但也有着很大的隐患。长期的敷衍让人们产生巨大的惯性,以至于在这样的惯性之下,很多好的东西轻而易举的就被我们拒之门外,于是之所以对一件事提不起兴趣,只是因为从来就没有把它当成一件事去完成。

我相信上面所说的,几乎每个人都能认同,但是关键在于:怎么做?就如同一直思考无法找到兴趣所在,仅凭着内心突然产生的雄心壮志也没办法根本的转变态度。我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在自己有较多空闲的时候,找一件任务表上的任务,尽自己一切努力,把它完成到最好。怎样衡量自己在努力的做到最好呢?很简单,如果当你做事情的时候,你有一种认真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同于心浮气躁,而是全身心的沉浸其中,你就处在把事情做好的状态里。这样的训练慢慢的增加,最终改变你看待大多数事情的态度:不再是敷衍了事,而是有完成的信心。需要知道的是,这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一两次的努力并不会根本上改变你对事的态度,长久的训练才能有效。这时候再回头看自己所在的生活,所面对的事情,就不会像从前那样无聊乏味,毕竟兴趣时强时弱,有时彻底消退也有可能,不停的寻找兴趣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如何让我们时刻保持充满兴趣的状态才是更高明的做法。

5

行动的第三个要素,叫做转变观念。这里的转变观念,并不是前面所说的端正态度,而是要让自己接受下面这个观念:并不是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有意义。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三个要素,是要确保当你做到这一条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前两条:做出了努力,端正了态度,不会对这一条产生歧义。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了太多关于意义的教育,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个公式方程,无论文理,都要探究一下其意义何在。这种教育让我们形成了一个看待事物的固化思维:一件事,总应该是有它的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事情,没有做的必要。诚然,这种思维让我们可以追求更有意义的事情,但现实生活中并非事事都是如此,很多情况下我们所做的事都没有意义或者至少在短期内体现不出他的价值,如果仅仅因为这样就在此停步,很多时候也是令人遗憾的事情。

从大学开始,到读研、到工作,好多事情总让人感觉毫无意义,学习的课程完全用不上,研究的东西毫无用武之地,在做的工作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这种自我否定很快就会剥夺自己在这件事上的乐趣,进而对自己产生自我怀疑:既然自己所做的事并没有什么价值,为什么还要花费这么多心思呢?于是敷衍了事,退回第二步,陷入死循环。

所以,应该树立的观念: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有意义。就像我喜欢写作,也许并没有多少人看,但我乐在其中,已经够了不是吗?放开了这一层内心的约束,就会感到更加的自然。

6

大学应该是最自由,最青春的一段时光,我们没必要把它过得那么彷徨。迈出第一步,积极了解、端正态度、转变观念,每个人的生活都该多彩。也许在之后我再问你:你的大学生活过得怎么样?你能笑着回答我:嘿,我乐在其中!

相关文章

  • 【思考着】没办法,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何在

    四年之前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迷茫的时期,事情让人眼花缭乱,选择让人目不暇接。四年之后我毕业,进而...

  • 当我幻想自己是个废人

    当我幻想自己是个废人 by 思语角落 我不知道现在自己每天重复这样的行为意义何在:抓...

  • 习得性无助你有吗

    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此刻的你在做什么,我在一个停电的宿舍思考着“人生”,思考着为何在二十出头的年纪,会经常感觉自己...

  • 问答 别去切断沟通和探索的可能

    “我不感兴趣”、“我不知道”——对别人说的 “我真的不感兴趣”、“我真的不知道”——对自己说的 被动消极的原因是在...

  • 无题

    我不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 我走不出来,也没办法。

  • 2019-01-30

    我毫无兴趣的活着,没有力气去思考着意义。我就想和我自己聊一会。

  • 咸鱼

    最近有点自我怀疑,思考着自己有没有啥优点,思索良久,好像很普通,懒散,贪玩,不思上进,真的很平凡,引用《围城》的一...

  • 不要忙着追别人的风口

    1 最近,我又重新给自己找了份工作,主要是靠自己的兴趣不能赚到钱,钱也养不起我的兴趣。 对于写作,我真的不知道要怎...

  • 20190319

    如何活下去有时候真的感觉自己活不下去了。我不知道如何在这里生存,有时候人真的不知道自己前进的路。 每天早上醒来的时...

  • 从心理学聊设计—摘

    一、 “ 我是谁?”- 了解自己 笛卡尔从哲学思想里提出 “ 我思故我在 ” 表达了所谓的“自己”就是正在思考着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着】没办法,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何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mvmttx.html